其实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受欢迎,是否受人喜爱,跟你是否富有,跟你的地位高低,并没有太多必然的关系——这些当然会有影响,但并不是重心。
一个人在聊天中是否受欢迎,往往跟自身待人接物的表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多数时候,你自身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待你的态度。
所以,如果我们每个人在与人聊天的时候,做到以下这4点,那么你受欢迎的指数,肯定会大增。
希望这些分享,对你有帮助啦!
1,多赞美,少攻击
说到赞美,似乎很多人都不屑去做这件事,尤其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每个人充满戾气,自己都过得不如意,就看不得别人如意。
当然,这种心理也很难改变,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所造成的问题,不是我一篇文章就能够改变的。
但是,对待身边的人,尤其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亲戚这些,赞美其实很重要的,却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试想一下,你愿意娶一个不断对你唠叨,做什么都在你身边嚷嚷个不停,甚至对你嘴贱的女人做老婆吗?
站在女生的角度,她们也不想嫁给一个动不动就人身攻击、呆板木讷,言谈不得体的人做老公。
赞美是很有用的!因为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种渴望被认同、被重视、被关注的心理。尤其是赞美别人自己都想不到的地方时,这个效果更大。
好比你赞美一个医生医术高明,或许他并没有多少感觉,毕竟这种话可能经常听到了。可是,如果你赞美他很有幽默感,在见到的医生中最有魅力的,说不定就会让他心花怒放了。
我父亲就是一个喜欢赞美的人,今年回去家乡走访亲戚,聊天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有些亲戚说两天好,有些亲戚说很辛苦,有些亲戚说什么感觉都没有。
而我父亲不管和谁聊起这个话题,都会称赞他们,说“一天就好了?身体确实很棒啊!”、“一个星期才好?现在看你身体的情况,真的一点事都没有,很棒啊!”、“上了年纪身体都这么快恢复,比很多年轻人的身体都要好了!”
其实,我父亲在香港这几年,由于防护做得很好,加上保持适当的运动,所以将近70岁的他,身体也是很好的,也没有感染病毒。
但他不会见人都说自己怎么厉害怎么防护怎么强,而是先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去称赞别人。当别人聊起他的时候,才稍微说一说自己的情况。
基本上,除了对我严格,父亲跟其他人聊天的时候,都会找到别人的闪光点,然后加以赞美,于是每个人见到他,都非常尊敬,回到家乡,都很受欢迎。
如果我们对别人多一些赞美,少一点戾气,和谐社会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不是吗?
2,多讨论,少辩论
你有没有发现,在网上,大多数人都喜欢“辩论”,而不是“讨论”。
辩论就是要争个输赢,讨论就是我有我的观点,你有你的观点,然后拿出来聊一聊,看看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
问题是,现在网络上的风气,大家都觉得自己说得话对的,其他人都是没知识、没文化,说的都是“狗屎”。聊个什么,非要争到面红耳赤不可,何苦呢?
想一想,我们争论的东西,有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之所以这么多人去跟别人争论,是“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口”。
因为在现实生活,我们可能会对于某些事情“忍气吞声”,这是一种伤害自尊的做法,会让自己心理很受伤,只是我们面对的人和事,不得不让我们接受这个“忍气吞声”。
然而在网上,这种“接受”的情况就不复存在了!我不忍气吞声又能怎样?你能够沿着网线爬过来打我吗?
所以这时候,在网上的个人自尊心就会被放大,你不忍让我,我也不会忍让你,各说各的,各骂各的,一定要争这一口气,一定要赢你!
其实,这一切都是自尊心在作祟而已。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自尊心跟我们的尊严、品性、智力和情感挂钩的。当别人贬损我们的尊严或者智力时,我们心理的防卫机制就会被触动,为了维护自尊心,我们就会去辩驳别人,以修复这种心理失衡。
这很正常!你骂我笨,你骂我的家人,难道我还要跟你好声好气地说话吗?真正不正常的地方在于,我们对于太多无关要紧的事情,都保持着这种自尊心。
例如别人说西方有言论自由,你觉得西方没有言论自由,都是虚假的,然后两个人争论。问题是,这种事,你争赢了又怎样?
除非你是在联合国跟西方那些国家争论,这种争论赢了还可以为国争光。但是日常生活中,这种争论,除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自尊心,就没有其他用处了。
赢了爽是爽,但其激动的过程也影响了情绪;输了就不用说了,以这种好胜的自尊心,输了肯定一天闷闷不乐。
记得以前我和老婆去看房子,其实我们心里已经有了心仪的选择,只不过路过这个楼盘,好奇进去一探究竟而已。
然后这个楼盘的销售员,就向我们介绍各种情况。没想到,我老婆一听到销售员说的某些信息不准确,就去辩驳他,说不是这样的,你错了。
当然,销售员会认为自己作为“专业人员”,也会觉得自己没错,急起来就会去解释。一着急,可能态度就不是那么好了。然后两个人就在说来说去。
我只能找借口,拉着老婆离开。然后老婆责怪我,为什么不让她说下去。我就说:
“这个销售员对于这些信息,说的是错的,而你是对的。问题是,我们在心理知道就行了,知道这个销售人员不专业就行了。为什么要去跟他争论呢?赢了的话,他会送给你房子吗?输的话,你会没钱买房了吗?你这样争论,不是反而弄得自己一肚子气,一整天闷闷不乐?而他这种争论,也会让他损失客户,让他丢掉工作。对大家都没好处啊!”
所以,与人聊天,保持讨论的心态就行了,不要从中分出个输赢。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别人不接受,就随便他吧!
例如有些人明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你赢要跟他辩论抽烟如何伤害身体,对方不仅不会听,还会认为你多事的。
当你知道对方不会和你好好讨论时,跑吧!不要浪费时间了!
3,多分享,少灌输
当我们与人聊天时,如果重点不是争论,那么怎么聊天才是正确呢?答案就是多一些分享自己的见闻、信息和看法。
记住,重点是分享,也就是说,不要抱着“我要向你灌输我知道的所有”的心态,因为后者很容易让你变得“好为人师”。
你有没有发现,成长在手机更新换代的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有一种“反权威”的思想。
不仅不听父母的话,不听长辈的话,还不听专家教授的话,不听权威人士的话。那听谁的话呢?听短视频的话,听手机的话,听自媒体的话。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以前我们对于某些事情不懂,我们可能会咨询父母,咨询专家,咨询专业人士。但现在我们不懂,我们上网看看手机,看看短视频,就已经“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了。
于是,这就会让我们有种错觉,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不懂的话只要上网查找一下就行了。
当然,这不是问题,只要懂得甄别信息的真伪,不被流言蜚语或谣言所影响到自己的判断,这反而是一件好事。
问题就在于,我们这种“懂”,其实是非常表面的懂,而我们却把这种“表面的懂”当成是自己真正的“懂”。
例如看到别人的小朋友对于3D特效感兴趣,于是就纷纷给出自己的“高见”,说学这些找不到工作,说等到长大了,学这些就落后了等等,很喜欢指指点点。
但是,谁能够肯定将来就会怎样呢?如果每个人都抱着这种心态,那么《流浪地球2》这种电影,我们中国还能够拍出来吗?既然美国好莱坞特效这么厉害,为什么要硬碰硬去拍摄这种电影呢?
正因为不断开拓、尝试和学习,我们才能够有属于自己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大多数的特效和电影道具,也是我们自己中国人制作的。
如果我们听信这种“懂哥”的指导,而忽略自身的需求,那么很多事都不会有进步了。
既然好为人师有时会给到别人一种不恰当的建议,那么最好的谈话方式,就是分享了,把你知道的信息分享出来,留给别人自己去判断,这就足够了。
例如说起旅游,别人想要在春节的时候去旅游,你分享说:“春节去旅游,尤其是热门的地方,肯定会人挤人了,而且塞车塞十几个小时都是常事。我前几年去海南,开车自驾游,在那边塞了十六个小时,才通车回来,一共花了20个小时才回到家。所以,没什么必要,都不要选择在春节出游。”
你分享完自己的经验,如果别人觉得反正没试过,就试一下了,那就让他去试一下吧,又不是你受苦。
而且你说得塞车什么的,别人看了短视频肯定也会知道的,但依然选择出行,说明心意已决,分享完你知道的信息,就算了,其他的,就留给别人自己去选择和承担吧!
所以任何时候,聊天保持这种“蜻蜓点水”般的言谈就行,不要过分强求什么。只要不涉及到底线,只要不影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只要无伤大雅,那么随它去吧!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适当开开玩笑,让自己变成这样的人,然后远离小人和较真的人,生活可以很简单快乐的。
不要把生活弄得太复杂,太复杂,就心烦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