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从前方指挥部了解到,3月27日上午9时20分许,在撞击点东侧山坡坡面1.5米土层下,消防员发现一橙色罐体,经专家确认,是“3·21”东航飞行事故客机第二个黑匣子。
《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果此前发现的黑匣子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的话,那27日发现的黑匣子就是飞行数据记录器。他表示,如果黑匣子保存完好,在专业人员的处理下,数据很快就能被提取出来。但随后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初步的结论。
王亚男认为,飞行数据记录仪在解读事故经过方面的价值大于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因为它能够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直观,可以让我们还原机舱内最后驾驶员的操作和飞机的状态。比如可能话音记录仪记录下了驾驶员说:‘拉杆’,但最终是否拉杆了,并不好说。飞行数据记录仪则能记录下所有的操作,便于我们更准确地还原事故原因。”
发现点位于撞击点正东偏南5度,距离撞击点40米,距地表深度1.5米。据总台前方核心现场记者介绍,目前第二个黑匣子已经交给航空专家,通过今天(27日)13点的航班送回北京,准备后续的译码工作。
据极目新闻,执飞MU9005的是一架注册号为B5820的波音737-79P客机。早在23日深夜,这架飞机就从昆明飞抵梧州西江机场,此后一直在西江机场待命。
波音737-800型号飞机装有两个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生产的飞行记录器,其中一个是数据记录器(FDR),安装在客舱尾部,在发动机启动时开始记录,发动机停车后停止记录,记录时长25小时左右,记录参数详尽,约1000个左右,例如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滚转角、垂直速度以及机组的操作如驾驶盘杆量、油门等重要参数。
另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安装在货仓尾部,在飞机通电时开始记录,断电后停止记录。可以记录四个通道声音,分别为机长的通道、副驾驶通道、备用通道、环境声音通道,记录时长大约两到三小时左右。
这两个记录器外表面都是桔黄色,颜色非常醒目,便于搜寻发现,且可以抵抗高过载冲击撞击(3400g,6.5毫秒),耐高温(1100度持续60分钟火烧)、耐海水浸泡(30天)等特性,不易损毁,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帮助我们分析飞机状态、机组操作情况以及在驾驶舱面临的状况。
23日16时30分左右,在事故现场主要撞击点东南方向约30米处的表层泥土中发现了两部飞行记录器(黑匣子)中的一部,现场调查人员对记录器进行了初步检查,记录器外观破损严重,但存储单元外观相对较为完好,初步判定为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该黑匣子已被连夜送往北京的民航专业机构进行译码。记录器数据的下载和译码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内部存储单元出现损坏,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