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梅姨”事件持续发酵,事情的来龙去脉逐渐被厘清。在公众对全民打拐热情高涨之时,事件本身仍有几大疑问待解。
疑问一:到底谁可以发布画像
“梅姨”事件的核心是两幅画像,其中一幅为画像专家林宇辉今年3月份所作,更早的一幅为广东增城警方2017年发布。公安部刑侦局发布的消息显示,近期广为流传的画像并非警方所发布,希望受众不信谣不传谣。
据此,新版画像的发布渠道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报道显示,新版画像是由经家属发布到媒体上的。
涉及到刑事案件,到底谁才可以发布嫌疑人的画像?
检索发现,梅姨的最初版模拟画像是在2017年6月随同警方的通告一并发布的。
据《检察日报》报道,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应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相关人员协助调查。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据此,发布“梅姨”画像的行为应当属于公安机关采取的协助调查措施,属于公权力使用,要遵守严格的法定程序。
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擅自发布。
疑问二:如何避免对公众的误伤
擅自发布会带来什么影响?误伤!
梅姨的第二张画像出炉早已有段时间,并且流传甚广。在全国各地,不少公众根据画像频频向警方提供线索,这样广泛的线索和举报,不免给公众带来误伤。因为长相相近,举止可疑,有的人被误认为是“梅姨”,显然有伤及无辜,矫枉过正之嫌。
梳理发现,网络上不少类似的视频在流传,某地某人因为长相相近,被网友拍了视频在流传,其中不少网友还在调侃被拍者。此外,湖南、河北、广东等地警方近期发布过不少类似的警情通报,均对公众举报线索进行了核实,发现其实是一场“乌龙”,并进行辟谣。这样不仅给警方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而且真正的梅姨并未现身,不少人却替梅姨背了锅,你说冤不冤?
值得注意的是,画像专家林宇辉本人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昨日,微信公众号“林宇辉的画笔”刊文称:“这张画像仅作为排查参考,请大家保持冷静,不要看到相似的人就报案,不然会对调查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在全民打拐的热情之下,如何避免更多的误伤,显得十分重要。
疑问三:“梅姨”有无,仍要答疑
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消息称:“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
这句通报说明了,相关部门还要继续对梅姨事件进行答疑。
首先,经过对比,两张画像存在明显的差距。一张是早前警方所绘制,一张是新近绘制。到底哪张画像更具有可信度,相关部门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建议和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公众参与打拐才更具有说服力。
其次,在网络信息时代,不少公众掌握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不掌握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也就只能囿于事件的一隅,从而被蒙蔽。昨日,将梅姨画像发布在朋友圈里的人,在听到是“谣言”的官方说法后,又立即进行了删除,对于真实性,有些云里雾里。此时,官方在不影响案件侦查的情况下,是否可对案件详细情况进行通报,为公众提供更为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也显得十分必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