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每个角落,目前人类已知的昆虫约有100多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在世界“生物多样性缔约方会议”在昆明召开前,为丰富葵花社区居民的科普知识,文化生活,按照科普示范社区的要求,位于昆明市盘龙区的葵花社区微型昆虫博物馆应运而生。
他是我国第一个社区昆虫标本馆馆长
葵花社区微型昆虫博物馆收集有大量各地的蝴蝶、昆虫标本。而该馆馆长王鹏则被一些业界人士称为“昆虫王”。他发现了中国昆虫新物种若干种,其中:竹节虫与丽金龟新物种的拉丁名,以其名命之。
为了研究昆虫,近5年来,他自驾20万公里,足迹遍及海南、西藏、贺兰山、南岭、高黎贡山、西双版纳等地。他最期待的就是:把他采集到的数十万件昆虫样本都制作收录进掌上昆虫博物馆,让人们随时随地玩虫,研究。
王鹏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大二时为了完成假期实习作业,他跑到轿子山下的同学家住了1个星期,收集到昆虫标本近千份。
2003年本科实习期间,他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外寄生性蜂类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并在怒江第一湾成功拍摄到了中国第一段大型泥蜂筑巢的数码视频,对一些物种进行了界定。
从学校毕业后,他以工作室的形式继续专研昆虫。并成为我国第一个社区昆虫标本馆葵花社区微型昆虫博物馆馆长。期间,他发起的葵花掌上昆虫馆改变了以往看展只能看一个面观赏的不足,把昆虫拿在手掌心里观看,这种近乎无死角的观展模式,拉近了昆虫爱好者和昆虫间的距离。
研究动物界的泥水匠蜂18年
在他的朋友圈中,满是抓虫(样本采集)的各种片段。他说,为了抓虫,他曾兴冲冲地跑到4s店,趁着上家没付齐购车款,截胡购买了一辆越野车,带着临牌第二天就开到州市,等完成采集样本回到昆明,新车已经开了5000公里 。
他说,他研究最长的就是动物界的泥水匠蜂“泥蜂”, 从第一个采集点绿水河森林公园到昆明,从2003年一直采集到现在,都在进行它的物种多样性采集。
他曾采集到比较大的昆虫是“蝈蝈”,学名叫巨拟叶螽, 翅膀展开有二三十厘米长。关于这种昆虫,他曾有个同学采集到近缘种, 由于当时没有容器,就塞到了衣袖里,等拿出来时,手上的皮肤已经开了两条血槽。他还采集到冬青大蚕蛾,翅膀展开可以覆盖一个成年人的脸部。
2种新物种拉丁名被以王鹏之名命名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程度比较高。通过多年采集,王鹏采集的昆虫标本量保守估计达到50多万件。这些标本一部分保存在他30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一部分保存在了葵花社区微型昆虫博物馆,还有的通过与国内昆虫顶尖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了外借。
他说,他曾经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高高举着捕虫网,迎接素未谋面的昆虫学研究人员,其中有人已经成为长江学者。在赠送出一些研究标本以后,一种竹节虫和一种丽金龟新物种的拉丁名种名被以王鹏之名命名。
千米昆虫“长街宴”已画了数十米
王鹏的昆虫标本曾在云南省博物馆、云纺博物馆等地展出。相对于博物馆固定的展览时段,他更希望他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能更加开放地融入到市民生活中。于是产生了筹备千米昆虫“长街宴”的想法,以及将葵花掌上昆虫馆变成数字葵花掌上昆虫馆的念头。
今年10月份,他在云纺博物馆开展了《秘境临沧》第一届云纺生物多样性论坛,也和书林一小、阳光小学等学校进行合作,将昆虫生物多样性展览带进了校园。他还准备了100多米长一卷的硫酸纸,来到南亚,把各式昆虫的照片放到硫酸纸上,让小朋友们彩描昆虫,这一举动,让他的千米昆虫“长街宴”完成了几十米长。至于将葵花掌上昆虫馆变成数字葵花掌上昆虫馆,就得发动群众来整理那几十万件藏品了。
研究路上充满惊奇
除了自己采集标本,他还带一些学生进行过相关研究。“一次在雪山垭口的男厕里,有个做大蚊研究的学生发现男厕里有研究对象。雪山上风很大,很多昆虫都会躲在房间里避风,等风小了才出去觅食、繁殖。当时就和这个学生打趣,要不要也去女厕所看看里面有没有昆虫。片刻思考后,这个学生为了捕捉标本,在确定女厕内无人后, 当真进入女厕采集标本。”还有一次,来到电子地图上无法显示的无人区,看到一头3米多长的巨蜥跟在牛群后准备抓小牛吃。当时坐在后排的两个学生被震惊到了,等反映过来要拍摄时,受到惊扰的巨蜥已经翻过山壁消失了。
通过科普让大众熟悉昆虫
对于“昆虫王”这个业界称呼,王鹏一直觉得被夸大了。他说,他只是姓王,而且喜欢昆虫。作为一个民间爱虫人士,他并不追求学术上有太多成绩。只希望通过不断科普,让大众熟悉悉昆虫,减少偏见。并籍此明白,对生物物种如何保持合理距离,如何保护和利用它们,让它们保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以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面对日益拥挤的300平米工作室,他也希望能用更广阔的空间存储,展示这些标本。
开屏新闻记者 张勇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责编 顾庆华
校对 郭毅
编审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