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界《知者不惑》专访 202001期
疫情让医院门诊下降,医患隔绝。医药界很多企业都困惑于如何修复正常的工作。大家都会想到数字化、互联网。但疫情期间,企业应该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而并非简单的在线开会、在线开药、在线拜访。那么,在疫情笼罩的当下,医药企业该如何做正确的事呢?听专家为你解惑。
受访专家:菊梅医生集团CEO李庆虹,菊梅消化肝病中心王剑峰院长,菊梅消化肝病中心病区杨慧银主任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知者不惑》专访。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王梦良。
今天和我们讨论如何打通对被疫情阻隔的医-药-患这个话题的是来自我国传染病领域顶尖的菊梅医生集团的三位专家,创始人及CEO李庆虹博士,王剑锋院长,杨慧银主任。
李庆虹女士是菊梅医生集团创始人、CEO,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原解放军第302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兼保健基地主任,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常务副理事长。王剑锋先生是菊梅医生集团首席医疗官,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消化肝病中心、菊梅消化肝病中心院长,副主任医师。原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硕士,历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医务部主任、副院长,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院长。杨慧银女士是医学博士,菊梅消化肝病中心病区主任,原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科责任主治医,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消化与肝病研究所访问学者。
在当今的这个疫情下,我们日常的医-患连接被阻断了。请问各位专家,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
李庆虹:是,这是疫情暴发带来的一个挺严重的问题。菊梅医生集团是肝病专家集团。整个团队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来自于北京302等传染病专科医院或者是综合医院的感染科和肝病科。从医院角度看,我们大多数的肝病传染病科大夫都担当起了当地定点医院收治发热患者的角色,因此出现了很多门诊停诊的情况。从患者层面来说,即使有门诊开着,由于肝病患者本身跟健康人群相比,自身的免疫力就比较低,他们就更不敢到医院来看病了,特别是传染病专科医院或感染科,这里也收治了很多确诊或疑似病人,所以病人就更不敢去。
问题是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很多药是必须持续的。所以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一个刚需。就菊梅长峰消化中心来说,去年我们每个月平均门诊量大概是1000多人次。一月份由于受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门诊降到了200多。北京302医院、地坛、佑安等医院的患者也有很多找到我们,提出了复诊续药的迫切需求。
针对这个情况,作为亲历和参与指挥过非典、甲流、埃博拉等疫情的菊梅团队,我们调整部署,联合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在第一时间打通了肝病线上复诊的路径,开通了肝病患者在线复诊处方中心。
主持人:医疗一直是被关在医院的围墙当中,人有了疾病的肯定是要去医院,肺炎的冲击让人们寻找不同的途径,患者会想方设法找他认识的专家,甚至去上网寻求一些帮助。杨主任对这种被抑制的医疗需求怎么看?
杨慧银:就拿我们肝病来说,我国乙肝感染者大约有7000万。通过定期的复查和服药大多可以保持稳定。但肝病基础的抗病毒药物是不能断的,一旦中断,会引起肝炎的复发。再比如肝硬化腹水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利尿剂、补蛋白、提升免疫力或是用中药等等。一旦出现这样的断药情况,就可能出现腹水的增加,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就会大幅增加,也会是致命的。现在全国范围就出现了大量的肝病患者无法看病的困境。菊梅肝病患者在线复诊处方中心开通后,2月2日到2月9日,已经招募了医生1000多人,解决了大量患者的复诊续药问题,而且提供了专业的复诊流程。绝大多数的患者已经得到免费的处方,并通过免费快递收到了平台发出的药品。
主持人:现在,我们突然把一个原来在医院里边发生的医患互动转移到平台上,病人足不出户的找到医生固然很好,但这种服务的质量或者说深度与传统线下的差异是否较大?
王剑锋:先谈一下医疗需求被抑制的问题。目前新冠疫情走向不确定变量很多,还难以做出准确的周期预判。即使控制住了暴发流行,低流量持续传播的概率也较大。医药行业又是一个事关民众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综合医院都处于这种部分开放状态,再过一段时间, 其他疾病的就诊不及时就会造成更多死亡,甚至要大大超过疫情本身造成的生命损失。所以,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会统筹处理好这样的大事。
对于慢病来说,比如我们肝病,通过将部分线下服务转到线上,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需求。但还必须有线下规范的检查检验作为诊断依据的支撑,以及专业化培训的专科医生,做到线下线上的业务协同,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患者需求。脱离了线下的医疗机构,单纯去谈线上诊疗,是不成立的。
而社会上目前的药店、电商或传统的互联网诊疗平台,不像实体医院对进院药品有专业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规则,或多或少都存在处方药品类品种不全、生产厂家庞杂、质量参差不齐、处方医生不专等问题,这样就会导致线上就诊质量难以达到患者要求。而对于我们肝病医生来说,很多肝病患者的病情稳定,是花了大量时间、心血来维持的,一旦打破稳态,再重新建立非常困难。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无法及时就诊或找对医生就诊,都会贻误病情。因此,不遵循医疗服务本质的线上问诊或购药,无论对医生、对患者还是对社会而言,都会存在诸多风险,都是不长久的。
主持人:同意王院长的观点,专家和专科医生是医疗的硬核,是医疗的本质,在可预见的未来是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替代的。那么现在专科医生在线上进行义诊,与传统的义诊有哪些不同之处?
王剑锋:传统义诊,是线下开展,开展时间、地点、形式、到场专家专业分科、级别、经验水平等等都受到时间、空间、人群数量、流动情况等大量因素限制。此次由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发起的大型线上义诊,是对全国慢病患者的远程应援行动,以解决疫情期间,大量慢病患者就诊不便、药物补充困难的状况。肝病专区上线的医生都是经过我们严格筛选的,都是从业十五年以上的专科医生,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国内的知名专家,也不乏泰斗级人物。
所以,总结起来,这次线上义诊的亮点,一是专家级医生亲自上阵,这在一般平台是难以实现的。二是打通了药品线上处方和远程递药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我们24小时实时在线应诊。这三点,尤其是在这个疫情的特殊时期,更显得弥足珍贵。
主持人:专家线上义诊确实与传统的义诊有很多进步。
杨慧银:互联网医疗是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线下是不可能被取代的。无论是从医生角度出发,还是我们每个普通民众。因为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化验检查等项目的完成都是必需的。但是互联网医疗一定会成为传统医疗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线下与线上的结合是必然的。
我是一名一线医生,以前很多线上问诊的模式,现在看来,我会有使不上力的感觉。问诊中有一系列的未知,实际上我还需要他去做一些化验和检查,不然我想给他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症状的话,是实现不了的。我对于互联网医院这些改进是非常期待的,我想这也是互联网医院未来发展的空间。
主持人:从今天跟菊梅医生聊天当中,我学习到有两个比较突出的创新。一个就是我们本身这个医生集团,就是一种体制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的释放医学专家在原来体制不能够发挥的作用。第二个是治疗方式上的创新,刚才谈到了互联网帮助患者解决今天的这个疫情下的困境。我想问,这个新模式目前在什么阶段。我们创新一个药物经过临床验证,一期二期三期试验,那么这种专家+互联网的诊疗方式是否适合给大规模的人群使用呢?
李庆虹:对于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来说,我个人觉得,目前最多发展到了2.0阶段,正在逐渐向3.0阶段过度。最初1.0阶段是线上挂号和轻问诊,2.0阶段主要是以互联网问诊平台或药品电商为主导的初级版的互联网医院,均以线上为主,主要解决简单问诊和购药需求,互联网思维主导,非医疗服务思维,线下无实质性的业务协同。这次疫情,对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是个逾越式发展的契机。
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疫平台为例,我是全程参与的,从大年二十九开始,呼吸中心上线,然后每天不停的更新迭代。开通了包括线上问诊、心理援助、中医药、便民门诊以及我们菊梅牵头的肝病复诊患者处方中心和远程多学科会诊中心。不到20天,平台快速集结了2.4万余名医生,为全国超过105万人次提供了免费咨询。其中肝病专科有一千多医生,扩大到消化,有两千多医生,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
我做传染病20多年,以互联网医疗线上这种方式,参与到全国疫情防控层面影响力这么大的一个事里,充满了惊喜和感动。互联网医疗在这次战役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刚才也提到了,互联网医疗2.0向3.0阶段去发展, 需要走上我们医疗服务本质这个轨道。如何真正实现线上和线下实体医疗的深度融合与业务协同,需要懂医疗、懂政策、懂商业、懂运营的业务运营人才,以打造新医疗服务为主导思想,赋予其主导互联网诊疗平台产品打造的权力,这样才能使产品和运营思路符合医疗业务发展规律,同时通过产品技术返回来赋能业务,实现互联网医疗业务升级和快速成长的3.0目标。
主持人:网聚人的力量,在这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优势很明显。无传染、无距离、当然也无暴力。但是病是不是能看好,可能还要归结到专家的水平和能力。在可见的未来,专家的经验仍是医疗质量的关键。现在大家被逼到互联网上,我个人认为专家的经验可能更加珍贵,有能力弥补因为无法见到病人,无法做检查带来的风险。
换一个角度,集中了优势医生资源的医生集团,也是一个新事物。在经历这次疫情之后,有什么新的想法,在患者管理、运营模式上,有什么启发?
李庆虹:医生集团是我们医疗服务机构的一种新的业态。除了公立医院、传统的民营医院之外,就是医生集团,这三种方式。作为医生集团,我们的基础是专业服务能力,是医疗技术和服务的输出方,是一种比较轻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我们跟线下医院合作,对基层医院进行学科帮扶和技术输出等等。菊梅医生集团是2016年成立的,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了3年多的时间。
目前来看,未来发展还是要走互联网+线上线下业务协同的模式。结合我们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把我们的专科专病能力输出去。医生集团和公立医院的关系,应该是互补和差异化的需求。线下,我们提供患者在公立医院享受不到的一些增值服务。线上,必须要和互联网结合,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这些大流量的平台。线上线下形成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闭环服务体系,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一个医-药-保-数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
主持人:我国是公立医院为主体的体制。这个体制下,由于医保资金紧张、出生人口下降等原因,很多服务跟不上,多元化需求、高端需求,可能更多样的医疗平台,包括菊梅与微医,来满足。当然目前还是自费形式,可能未来会进入医保和商保的范畴。那将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展望未来,你觉得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李庆虹:未来是融合的时代,医生集团与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医保与商保,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相融合,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主持人:感谢菊梅集团的几位专家,给我们解读了疫情下是患者管理的精髓。医生与互联网的融合不仅给肝病患者带来福音,也将成为医疗行业的新秀。
思考:很多制药企业的朋友这些天在家里面都在想怎么做数字化?疫情当前,企业应该把自身利益与患者的利益、医生的利益相结合,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给医生添乱,让他们更好的服务患者。而不要老想着在线开会和在线拜访。与这些先进的医疗平台合作,构建全流程的,真正的帮助到医生和患者的数字营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