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的伟大胜利,为每一个百姓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十天,平均每年5天。”
“能否集中工人,一边生产,一边隔离。”
因为上述言论,这两天,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李稻葵先生又火了一把。李教授是在5月14日举办的“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云上发表的这番言论。
当日,参加这场云上论坛的还有黄奇帆先生、林毅夫先生这些在专业领域响当当的知名人物。
从21世纪经济报道会后发出的报道内容看,黄奇帆先生的发言最有具含金量。到了与会专家这种学养和地位的人,他们应该是提出问题并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的人,做到了这一点的,只有黄奇帆先生。
李教授“增寿”的言论,数据算法是否客观、科学,业界颇有争论,其实意义不大,他应该只是用了一个通俗的比方,以此来为国内疫情防控工作点赞。但是从李教授一直以来的言论来看,把他归类为“精致的利已主义者”,是不会有疑问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很多种,李教授这种属于“利己不损人”那一种。什么意思呢,就是知道如何迎合利己一方,以换取游刃有余的利己空间。
至于他的“边隔离、边生产”的建议,也并不是什么“创意”,越南早就已经这么干了,因为感染的人多过未感染的人,所以未感染的回家,没感染的留在工厂上班。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出席论坛时则建议,“财政政策力度要继续加大,尤其用于消费方面。应推动发放消费券,发放消费券的方式相比美国发现金的方式更具针对性。”
这两年,为了刺激消费,发“消费券”既成了专家们乐于建议的法宝,也成了不少地方官员乐于采用的法宝。不知为何,经济实力更强的香港、澳门都更愿意直接向市民发放现金。
发放现金补贴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老百姓有自主权,消费方式很灵活;第二、对极度困难的人来说,这是最为直接的帮助。发“消费券”的作用则是“你必须消费”,不然你享受不到这份福利。
刺激消费的核心要素有两点:一是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二是增加老百姓对未来向好的稳定预期。收入提不上去,“消费券”发得越多,就越像是竭泽而渔,越像是杀鸡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