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在教养过程中都有质疑自己的时候,或者担心自己的某些行为会影响到孩子。
最近一条微博热搜,就特别让我深有感触。
家长该不该在孩子面前哭
电视剧《白色月光》里面的女主角张一事业家庭双成功,堪称人生赢家的她却遭遇家庭煮夫出轨。
在确信丈夫的出轨行为后,她在车内极力隐忍,最后还是忍不住崩溃大哭,吓坏了坐在后面的女儿。
“家长该不该在孩子面前哭”随即在网上引发了一番讨论,立马成为热搜话题。
有网友认为成年人不该在孩子面前任由情绪崩溃,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你要坚强,别让孩子看到你的崩溃。”
“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真的会留下心理阴影。”
“成年人就是边崩溃边自愈,孩子看到大人崩溃自己也会跟着崩溃,但他们却没有自愈能力。”
但也有网友认为成年人的崩溃总是猝不及防,要做到情绪不外露很难,适时地发泄情绪应该被允许。
“在孩子面前不能哭的话 ,家长太难了吧。”
“不该让孩子的身边都是营造出的虚假的太平,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你不把软肋给孩子看,孩子永远体会不到你的难处,等孩子长大后感同身受太远了,所以应该适时地展露情绪。”
父母不一定要当超人
我们这一代父母经历过中国式教育的捶打,也被密集的育儿资讯所轰炸过,我们被教导为“在孩子面前不能哭不能诉穷不能打骂”,因为负面情绪是羞耻的,展示脆弱不该是父母的姿态。
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今的父母在教养问题上普遍都会压力过大,遇上烦心事,连哭这种合理存在的生理反应,都要由大脑先过滤一下后果再决定。
如果我哭了,孩子会认为是他们的错吗?我的情绪会不会蔓延到孩子身上,让他们变得敏感脆弱?他们是不是不希望看到我的失败?
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是女强人,在公司雷厉风行、深受老板器重,在家里也是一双儿女的“震慑神器”,很少敢当面反抗她。
但就是这么一位从不低头的虎妈,有次在我面前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潸然泪下。
她说自己从小就在看父母的脸色之中长大,所以不希望看到孩子们因为她而感到烦恼。
“在家里我最多在洗澡的时候哭一下,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哭,我不能让他们看到一个脆弱的妈妈,他们只要相信一切会变好,即便我不确定会不会好起来。”
可即便父母尽量去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孩子却是敏感的,他们能从父母的表情肢体动作中察觉到不对劲,小孩只是年龄小,智慧不见得会输给大人。
温哥华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对107位父母和7-11岁的孩子展开了一项调研,通过装上计量生物感应器来测量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程度,借此来评估父母抑制焦虑症时发生的生理反应。
在和孩子分离的状态下,父母被分配到“压抑组”和“对照组”,前者被要求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孩子发现,后者则被告知像平时在家里自然地行动。
通过压力测试、分别对话、自由阐述、合作玩积木、自由游戏以及回答问题,研究人员发现“压抑组”的亲子互动不太温暖也不亲密。
他们甚至发现,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生理压力反应存在着重要的关联。
在母亲的压力反应出现后不久,孩子也会呈现相应的压力反应。然而在对照组中的亲子互动中,母亲并没有将压力传给孩子。
参与研究的温哥华华盛顿州立大学的Sara Waters博士表示,
“孩子其实都能敏锐发觉父母的情绪起伏,如果你不表达出来、强装没事,他们就会默默地认为是自己的错,你也没机会跟他们解释安抚;
但如果你表现出你的负面情绪,并展示出‘正确的处理方法’时,对孩子而言就是一次正向的教育机会。”
和孩子正面认识负面情绪
在孩子面前哭泣,有助于帮助他们将这种情绪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可能不需要了解到哭泣的全部诱因,但他们需要知道,哭泣是人类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美好和不幸的一种完全正常的反应,生活中不仅有阳光普照,也有阴云伴随。
我个人的建议就是,当悲伤如洪水决堤,父母在情绪缓解后可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无法言明,告诉他们自己遇到了难题,但你会想办法解决。
要强调的是,哭是很正常的情绪,大人或是孩子,每个人都会有想要哭的时候,重要的是不顾影自怜或者强迫孩子对你感同身受,同时注意哭泣的频率和强度。
与生活中的大多数事物一样,过犹不及往往带给孩子的是情感认知的混乱,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过多地强加给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适当地在孩子面前用哭来释放压力,用客观的事实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会让孩子有比较正面的观念来面对压力。
让孩子看见你的哭泣有着特别的意义,那不意味着你不堪一击,相反你更真实,你接受泪水,也接受人生的考验,同样让孩子知道生命可以更深刻地去感受。
毕竟你在哭的时候,孩子也在学习呀,他在学习如何安慰一个人,学习如何面对挫折,以及明白生活有起有落,伤心的时候痛痛快快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你觉得家长该不该在孩子面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