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减少甚至负增长,似乎已成为无法遏制的趋势。
为何人口增长越来越难了?
即便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二胎、三胎”政策,新出生人口仍然在减少。
经济是人口增长的一大要素。
虽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目前来说,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比起一线城市月入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高收入水平,在我国西南区域的某个贫困县,农村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甚至不到1.5万元。
这说明在经济总量跃升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在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未富先老”的困境是否难以走出去了?
实现共同富裕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年轻群体将会越来越少。
而另外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但城乡发展差距似乎越来越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要大于辐射效应。
同时,经济的互联互通使得农村与城市所承受的物价上涨却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农村虽然人口集中,但经济落后导致的养育成本高企,使得庞大的人口基数难以转化为人口增长的正效应。
从城市角度看,虽然收入普遍高于农村,但相对农村来说,养育成本更高,在城市购买一套房,就已经是许多人难以跨过的一道坎,更不要说从幼儿园就抓起的教育内卷。
在经济之外,观念转变是更重要的原因
当下,优生优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来源于网络
对于许多年轻群体来说,他们更愿意先将自己的生活水平提升,有了充实的物质基础,才愿意考虑生育,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后过得不如自己。
抛开经济不讲,结婚意愿也在降低,“继承香火”这样的传统观念已经越来越少,“生儿育女”不应是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年轻人观念中,生育不再是必须去完成的事情,他们将关注度更多放在自己的人生发展之上,结婚年龄推迟、单身人群越来越大足以说明这一点。
而从生孩子的女性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更多的原因。
首先是影响个人发展,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面对女性都会设置一道门槛,那就是生育状况,是否有生育打算,而在入职后,女性生育通常面临着失业,企业不愿负担生育成本。
其次是抚养责任不平等,生育孩子后,抚养的责任更多落在女性身上,虽然近年来有地方探索给予男性产假,但在落实上还未见推广,我们能看到的,更多是父母一辈在帮忙照顾孩子,面对生活、工作、养育,许多人难以完全兼顾。
鼓励生育,政策仍需落实
造成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太多,我们从经济、观念两个要素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我们还要看到的是,这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趋势,只是比起发达国家的进程,这个阶段来得早了一些。
人口增长事关重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们去努力奋斗,如果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希望这个进程会缓慢一些。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生育,但效果不如人意,各地的落实情况不一样,且政策并非能完全解决生育下降的问题,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政策落实到位,尽可能发挥政策所带来的正向效应,这体现在女性的生育权益保障上、物质支持的落实上、配套设施的完善上等等方面。
需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