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手脚冰凉的患者,且多数为女性。仔细问诊,你还会发现,这些人除了手脚冰凉,畏寒怕冷之外,还常伴随有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痛经及不孕等,一般多在冬季、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时期,要更严重一些。分析其原因,多与以下3种因素有关。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寒体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阳气不足,多以脾肾阳虚为主。中医认为,阳气乃生命之本,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一方面,若阳气不足,机体就会失却温煦,不能抵御阴寒之气,而使寒从内生,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另一方面,阳气不足,无法运达至手脚等肢体躯干的末梢部位,便会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现象。
此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手脚冰凉也是一种“痹病”,“痹”也即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经受寒,寒凝肝脉,进而累及肾阳,出现肢体冰冷,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循环障碍
首先,冬季或天气转凉,气温降低,就会促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特别是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出现手脚冰凉或四肢不温等症状。
其次,中医认为,心主血脉。随着心脏搏动,血脉运行于全身,以营养四肢百骸。如果心阳虚弱,心的鼓动能力不足,就回出现循环不良,无法使血液供应到四肢等末梢部位,进而出现手足不温等症状。
再者,中医还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亏少,不能温煦濡养四肢肌肉,就会出现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症状。
此外,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藏血,女性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月经、哺乳、孕育等都与肝血的充足、盈亏有很大的关系。且肝主疏泄,调节气机的运行,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肝气郁滞,血液淤堵,就会导致四肢血液循环受阻,出现手脚发凉等症状。
内分泌激素变化
女性经期和生育时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比较大的波动,激素变化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调节,导致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手脚冰凉、宫寒痛经等症状。
此外,某些特殊疾病,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一定程度上也容易诱发手脚冰凉的发生。
对于非疾病原因引起的手脚冰凉,我们可以从平时的饮食起居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来着手调理。
防寒保暖,改善循环
人们常说,人暖腿狗暖嘴。平时要特别注重腿脚部位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同时也不要穿太过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
运动锻炼,促进血行
结合自身体质,加强有氧运动。每天清晨起床后,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调养
饮食上我们尽量避免食凉饮冷,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蔬菜,如羊肉、鸡肉、鲫鱼、桂圆肉、生姜、辣椒等,这样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扩张末梢血管等。
中药调理
针对手脚冰凉的人群我们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或在中医指导下,辨证选用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八珍汤、理中汤、四物汤等来调理。
洗澡泡脚
每晚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也可以适当加入红花、艾叶等中药,要注意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促进血行。洗澡时,也可在热水中加入生姜或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剂等,皆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
按摩艾灸
结合自身情况,或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阳池、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每日进行适当按摩,或阶段性艾灸,能够起到温补阳气,促进血行,改善循环,缓解手脚冰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