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天姣 家俊辉 深圳报道 多个新兴经济体宣布计划使用本币结算,全球主要货币美元光芒正在减弱。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4月,中国与巴西可以本币进行贸易,用人民币兑换雷亚尔。3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消息,中国海油与法国道达尔能源完成国内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
美元作为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在20年间逐步下降,由72%下降至60%以下。
但“去美元化”可能并不局限在某一特定货币将预期平分秋色的二元结果,它更有可能促成一个多元化货币生态。
那么,多元化货币生态是否能够更健康、更为稳定?通向之路还有多远?
多个新兴经济体在贸易结算领域推进“去美元”化 202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去美元化”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各经济体“去美元化”主要集中在货币结算领域,以扩大本币在贸易与投资中的使用为目标,部分经济体也已开始讨论在本国的国际储备货币中逐步增加“非美元”货币占比。
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可以本币开展贸易结算。巴西称期待此举能够降低成本,促进更大的双边贸易并推动扩大投资。
在过去15年内,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1417.9亿美元,同比增长4.9%。此外,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投资接受国,且主要集中在高压输电线路与是有开采领域。
中巴贸易结算基础从美元转向人民币-雷亚尔,只是日益增长“去美元”趋势中的一例。此前中国与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家都建立了类似的货币结算渠道。
东盟国家希望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更多使用本币,以便保障经济稳定,减少高通胀等产生的溢出效应对地区的冲击,同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通常情况下,美联储等央行货币政策突然转向时常引起亚洲与拉美新兴市场经济波动。
今年4月,印度和马来西亚宣布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去年7月,印度央行宣布建立用于国际贸易的印度卢比结算机制。
今年3月末,在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东盟各成员国同意在地区内加强本地货币使用,并减少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对当前国际主要货币的依赖,以更好应对全球性危机。此外,东盟国家讨论扩大现有的本地货币清算机制。
今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沙特阿拉伯官员表示,该国愿意考虑以非美元货币结算石油贸易,这也是沙特48年来首次对美元以外的货币交易表现出开放态度。同期,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上,巴西与阿根廷两国总统联合宣布,两国正研究发起南美洲共同货币,以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此外,伊朗外汇市场去年7月启动伊朗里亚尔/俄罗斯卢布货币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除结算外,央行外汇储备也成为“去美元化”重要领域。俄罗斯央行目前正不断减持美元在其国际储备中的份额。而在去年4月,以色列央行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首次纳入其外汇储备。
与此同时,受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影响,美债收益率去年以来快速攀升导致美债价格大幅回落,多国政府加速减持美债。
“去美元化”也可以被视为对美元作为安全避风港的信心丧失的表现,以及对寻求黄金和其他货币等替代资产安全的偏好。世界黄金协会去年发布一项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57家央行中,有80%预计将在明年扩大黄金储备,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央行。
“新兴经济体寻求多元化的货币配置,是出于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中诚信国际主权与国际评级部分析师王家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其表示,随着俄乌地缘争端等影响持续发酵,更多国家寻求多元化的货币配置。俄乌地缘争端期间,美国通过其主导的全球金融系统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显示了美元储备的不可靠性,“去美元化”是出于国家金融安全的考量。
此外,俄乌地缘争端后的能源格局变化,也是促进各国解绑美元的重要因素。
从美元的自身信用来看,王家璐称,在美国债务高企、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债务上限的不断突破损害了该国政府信用,近期银行业危机也对于美元和美债作为安全资产的地位构成一定冲击。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美债估值或有所修复,但从长期来看,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有所弱化,本轮美元上行周期结束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考虑去美元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FXTM富拓特约分析师黄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可以将去美元化分可为四个重要阶段:2008年次贷危机后、2022年3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后、2022整年美联储快速加息,多个经济体参与到“去美元化”进程,形成多点开花之势。
黄俊表示,快速加息促使美元成本大增。若美联储能从“利”出发,降息降低美元成本,大多数国家在惯性下仍可能回归使用美元。只是降息后美国如何控通胀,是另一个关键问题。
“去美元化”进程或将加速王家璐称,“逆全球化”趋势导致美元的作用有所削弱,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将不断缩减,其中包括贸易和投资结算,亦包括避险和货币储备的需求。此外,其他国家货币的崛起将导致“去美元化”进程有所加速。
但“去美元化”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元目前仍是各央行普遍持有的储备货币,也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美国国债市场也仍然是世界上最大、流动性最强的债券市场。
不过,在各经济体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数量方面,美元已不如往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近20年来,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已由72%下降至约59%。
根据IMF数据,人民币、澳元、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韩元承接了美元储备减少的部分。
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外储变动/图表来源:IMF
IMF认为有两个因素可能有助于解释向这组货币的转移:这些货币结合了较高的回报和相对较低的波动性;新的金融技术,如自动做市商和自动流动性管理系统,使交易较小经济体的货币更加便宜和容易。
“全球外汇市场仍然集中在少数几种货币上,美元占主导地位。”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中称,交易中以美元为一方的日均成交额为6.6万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4%,与总成交额的变化相一致。BIS数据显示,美元参与了全球近90%的外汇交易,使其成为外汇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单一货币。而在即期、远期和互换市场上,至少85%的交易是以美元作为交易。
按币种划分的外汇交易额/图表来源:BIS
BIS表示,美元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一直缩小的领域是官方外汇储备。美元的地位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减弱,对美元主导地位的近期挑战似乎有限。但长远看,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挑战的风险更大,挑战包括:欧洲一体化可能的加强、中国的持续快速增长与不断变化的支付环境。
王家璐认为,近年来,美国财政实力恶化、债务上限的不断突破将持续侵蚀美元的信用基础,伴随美国地缘地位的相对走弱以及经济陷入滞涨,美元的信用基础已经有所弱化。同时,美元周期的大幅波动,对全球非美经济体产生显著的负面溢出效应,俄乌冲突后能源格局的变化将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一种怎样可能的全球多元货币体系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数次转型,从金本位制转变为目前的灵活汇率制度。然而,国际货币体系始终由单一货币主导。
那么,全球多元货币体系是可能的吗?
王家璐认为,相比于当前美元主导货币生态,多元化货币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提供国际清偿能力,不会因为单一货币的波动引发系统性危机,有助于各国金融稳定性的提升。
不过,分散的货币体系也将降低全球贸易和资金的流动效率,对于本币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双边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有赖于双边和多边合作的稳定,政治局势的变化也成为影响币值的重要变量。
黄俊认为取代美元中心货币的关键是原油的购买权。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一度让世界感到不信任。后来依靠在军事安全领域和中东国家的互补,成功使美元和原油挂钩,强化了美元地位,建立起当前的美元货币体系。
“石油美元”的建立是美元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是“石油美元”体系的重要支柱,即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单一定价货币。当前,全球石油贸易仍有80%用美元结算。
由此,若石油和美元部分解绑,将加速国际货币多元化的进程。
“权利与义务相对等。”黄俊说,在多元化货币的世界中需要关注权利和义务之间如何平衡,如何保障世界的整体安全,如何协调各种矛盾,均有待智慧解决。
对于多元化货币生态中的合作协同的可能性,在黄俊看来,权利分配的公平性成为最关键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视角,对公平的理解可能南辕北辙。”其称,退一步说,当前达成各方一致的方案,未来并不一定获得完全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