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四海为家、五湖四海,那么其中的四海是哪四海呢?古时是指我国的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现在指的四海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一、四海简介及有关传说
(一)渤海
1.、渤海是我国最北的近海,是我国的内海,渤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 年)分巨鹿、济北郡置,以地滨勃海得名。史料记载,渤海曾称为“勃海”,苏秦曾说:齐北有勃海。田肯曾说:齐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渤海古时也被称为“少海“,《韩非子》记载:齐景公游于少海。自元朝以后,“渤海”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2、据说,当年玉皇大帝分封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龙王海疆领域时,东海、南海两位龙王一直相处较好,还互嫁龙女,成为亲家。唯有渤海龙王和黄海龙王,俩人都是气量狭小、斤斤计较的势利眼。双方经常为海界之争大打出手,纠纷不断,因为此事常常闹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也无奈,他只好派太白金星到黄渤两海上空去巡视。太白金星来到现在的老铁山前洋,见此处地势险峻,而水色略有不同,又见巡海的两海夜叉龙兵在此地争斗,就向玉皇禀报了实情,玉皇大帝立刻召见黄渤两海龙王,问他们昰否同意在老铁山前洋划分界限。俩龙王也不想这样下去,于是跪拜谢玉皇恩准。玉皇大帝当即命令太白金星手持令箭一支投向老铁山前洋,只见轰隆一声巨响,溅起万丈波涛,海底突然生出一道深深的沟堑,同时,渤海变得发黄,黄海倒是湛蓝起来。渤海龙王见状略有不快,太白金星赶忙道,渤海龙王你领海的颜色发黄是因为从黄土高原带来的黄土所致,但养料充足,对海里的龙子龙孙与鱼虾繁衍有好处。渤海龙王一听也高兴起来。
(二)黄海
1、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边是朝鲜半岛,北边是辽东半岛,西有胶州湾、海州湾,东有朝鲜湾和江华湾,是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的陆架浅海。黄海南北长870公里,东西宽556公里,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
2、黄海名称的来自于它的水域大片面积的水呈黄色,由于历史上黄河有数百年时间注入黄河,大量的泥沙把海水染成了黄色。
3、1894年9月的黄海,风云激荡,战炮雷鸣,中日之间激烈的海战在这里发生。黄海大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大规模海战。经过5个多小时的海战,北洋舰队5舰被击沉,1舰自毁,3舰受重创,伤亡近千人。“济远”、“广甲”两舰在战斗中逃离战场。日本舰队5舰受重创,伤亡约600人。从此,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没有再发挥作用,日本舰队全面掌握了海上主动权。
(三)东海
1、东海是由中国大陆和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东北部通过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西南部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连。东海是我国岛屿最多的海城,亦称东中国海,濒临沪、浙、闽、台四省市。
2、东海仙山。古代神话传说在离“归墟”不远的海面上,有五座山,名叫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山上有许多美丽的亭台楼阁,是神仙居住和娱乐的场所。但是,有一件事使众神们感到十分苦恼,这就是尽管仙山上有吃不完的美味珍果,玩不腻的异景名胜,但这五座山是没有根基的,它们在海上就像漂泊不停的船一样,正逐渐地向太阳晒不到、月亮也照不着的又黑又冷的北极漂去。这就是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3、东海龙宫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龙王的宫殿。内有“珠宝库”、“龙殿”、“龙牢”、“龙寝宫”东海龙宫有虾兵蟹将不计数以万,有“金蟹将军”、“海夜叉”、“龟丞相”、“龙王”龙太子”珠宝之首是“东海龙珠”,其珠宝价值连城。
4、龙王,道教神祇之一,源于古代龙神崇拜和海神信仰。因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日本亦有信奉。被认为具有掌管海洋中的生灵,在人间司风管雨,因此在水旱灾多的地区常被崇拜。大龙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称四海龙王。小的龙王可以存在于一切水域中。龙王形像多是龙头人身。
(四)南海
1.、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中国大陆海岸线长5800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台湾。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
2、关于南海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从盘古开天地说起,那时天地还处于一片混沌之中,盘古用斧子把天地分开,然后用自己的身子撑着天地。后来,盘古死去了,他的身子化成了天地间的日月、山川、草木。根据《述异记》中记载,盘古倒下后,他的最后一滴眼泪流入了南海。海底里有一座盘古墓,长达三百里,周围海水蒸发成水汽,升成云,变成雨下来,回归大海,如此轮回。
二、有关四海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汉 · 曹操《观沧海 / 碣石篇》
4、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