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我是亿万富翁,我摊牌了。”沈腾主演的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这句台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可现实往往却是:“我是个穷人,但我不能摊牌,也不得不继续装。”
“上海名媛群”也好,朋友圈的各种“高光时刻”也罢,人前风风光光、背后独咽咸菜的苦楚不少人都尝过,也让各种奢侈品、高价品以及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更多人“穷人装富”的需要。
有人说,“穷人装富”是因为个人虚荣心作祟,只是维持那点可怜的自尊。
这话只是表面。从“穷人装富”背后的心理来看,其实质是掉进了现代消费主义所精心构造的陷阱,人人都被其绑架,难以挣脱。
基于现代社会的消费观,“穷人装富”不外乎以下心理:
一、自我价值认知的被动性失调。买得起豪车豪宅,买名牌包包眼都不眨一下,商业上的成功人士,银行里的存款……才被看作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有地位没钱?那没用,你的价值是建立在你的实际资产上的,那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否则,就会被别人看不起,甚至被家人奚落。没办法,咬紧牙关“装富”吧,否则,会容易被生活的白眼给打击得直不起腰来。
二、与他人、社会联系的“意义性”与实质性需要。在某种意义上,“穷人”会被很多无形的墙所隔开,形成不同的圈层,所以,“穷人”跟他人与社会的联系纽带不强。但每个社会中的人,不管是生存、生活还是发展,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存在,只好以“装富”的形式来“进入社会”,以便维持一个看似正常的交际圈子,也希冀让这些圈子能带领自己走向真正的成功。
三、由匮乏感所引起的不安全感的自我虚妄性安慰。改革开放初期,人人收入都不高,穷人居多,但安全感很高,因为精神充实。而现代的消费观,把人引向纯粹的物质性追求;一旦没有如愿,就会陷入无比的焦虑与不安全感中。
四、以符号化“富人”状态的便利性来打造人设。很多人相信有钱人更可信且聪明,真富难,而现代社会为符号化的“富人状态”提供了无比的便利条件。大多只进行社交网络的交往,谁也不会跑你家去看,所以只要打上几个“富人”符号,你就是富人,就是中上阶层。没车没房没游艇可以付租拍照,高档名牌可以用假货冒充,美颜相机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出了高价保养,各类PS技术可让人“要啥有啥”……有了富人的“样子”与表现,就可以靠自己打造的人设,通过各种方式来“割韭菜”。
“穷人装富”是个人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表现,但更是被这个社交时代的消费主义裹挟的产物,有很大的不得已成份。而真正能从中获益的是极少数人,更多人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最后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破除“穷人装富”的通病,就要打破唯“物”主义的价值观。每个人的特长、能力与价值不一样,需要打造多重评价体现与发展通道。而个人,也要放下虚荣的面子,不贪图捷径,脚踏实地,展现真实的自我,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活出充实与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