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寺庙旅游,近来悄悄地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寺庙中的咖啡馆更是火爆,北京潭柘寺和浙江杭州永福寺、台州龙兴寺等都吸引了如潮水般涌来打卡的年轻人。关于“年轻人热衷寺庙游”的话题也频频冲上热搜。
这届年轻人为何都想去寺庙喝咖啡?“寺庙游”何以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如何看待寺庙旅行爆火的现象?
视觉中国供图
说走就走,去庙里喝咖啡
“说走就走,我去寺庙里喝咖啡。”
“00后”大学生小雅说,浙江永福寺法物流通处的咖啡是今年开学后的“打卡必选项”,而永福寺更凭此一跃成为“网红寺庙”,消费者排队15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只为买到一杯“慈杯”咖啡。
永福寺的慈杯咖啡火了以后,法喜寺有了沐欢喜咖啡,德寿宫有了德寿宫咖啡,一寺一咖俨然成了新标配。
仅通往法喜寺的天竺路条路上,就有十余家咖啡馆和茶社。在杭州的灵隐景区内,更有多处酒店、餐厅、咖啡馆,目前正因前往寺庙的游客迎来生意旺季。游客表示,近日靠近灵隐景区的星巴克店内也是满座状态。
南普陀寺工作人员介绍,其咖啡馆是在结合当下年轻人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单日客单量在500单以上,仅一间咖啡馆就需要六七名咖啡师轮流换班。
猫叔咖啡创始人毛作东认为,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开咖啡馆、做手串周边等动作都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尤其咖啡作为目前颇具热度的打卡符号,能够形成传播态势并引发二次传播。
目前来看,咖啡、餐饮和文创是寺庙的主要周边。北京潭柘寺的“加福咖啡”、福建厦门南普陀寺的素面、雍和宫的“香灰手串”,都是这届年轻人奉为潮流的打卡项目。
视觉中国供图
“卷”起来,寺庙越来越年轻化
北京雍和宫限流了,杭州灵隐寺的十八籽手串限购了,西安广仁寺门口排出了一公里长队……“寺庙游”成了这一届年轻人的心头好。近日,雍和宫官网公告显示,目前每天预约接待6万人次。而灵隐飞来峰景区,每日的7万余张门票不到下午两点就被抢空了。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近一周,各地“寺庙”的平均热度涨幅高达138%。携程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今年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2月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一半。携程平台上,除节假日外,近三个月周末的寺庙相关景区门票日均订单较平日订单均量呈现翻倍增长。
除了喝咖啡看展,年轻人还能在一些寺庙接受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和五花八门的培训课程。寺庙成为了多功能、复合型公共场所。
凭借热门话题#鸡鸣寺到底有多神奇#翻红的南京鸡鸣寺,除了供奉菩萨的大殿,还有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国学班等。同是南京的大报恩寺则凭借着最梦幻、最赛博出圈,灯光投影与建筑雕塑完美结合,比起传统寺院更像是一个美学空间。南普陀寺方面介绍,近年来该寺每年接待信徒、游客、嘉宾均在200万人次以上,寺内增置多种为旅游服务的设施,如高雅的客堂、清净的茶室、供应旅游物资的商店等。
许多寺庙推出的周边也很贴近当下的年轻消费者,比如永福寺推出的咖啡,美式叫“涤烦”、拿铁叫“停雪”,颇有禅意;周边有萌版佛祖、神兽,配上接地气又戳心的文案,比如“你这么棒棒,我佛尽该喜欢你”,反差感拉满。
火爆背后,打造消费新场景
除了咖啡,寺庙主题民宿也火了起来。途家民宿数据显示,预订含“禅修、疗愈、静心”等关键词的寺庙主题民宿的群体中,“90后”和“00后”占比超七成。寺庙主题民宿数量也大幅增加,目前平台相关民宿数量同比2022年增长2.1倍,同比2019年增长3倍,从目的地看,预订量前五名目的地为浙江、四川、福建、云南和江苏。
目前,苏州、杭州等多处南方地区寺庙还开放了“一周体验”“两天体验”,甚至有“三天两晚”的内观体验课程,包括禅修、抄经文等,一般项目都是免费的。一位打卡寺庙体验的B站Up主说,自己发布的相关视频有很多粉丝感兴趣,“私信都回复不过来”。
寺庙游从单一的小众文艺打卡地,逐渐演变为收集咖啡、佛牌手串帆布袋集章等周边、甚至法律咨询、清修禅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旅游。
有业内人士认为,寺庙热现象释放了旅游行业复苏的信号。今年各地都在着力提振消费,而寺庙这一类由不同空间承载、嵌入不同文化意涵并由此汇聚流量的场景,成为城市在咖啡消费趋势下吸引消费者的新“战场”。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随着咖啡、茶饮场景的打造以及其消费场景的多元化,整个产业链也会不断夯实完善。
业内人士汪瑜认为,空间和活动共同形成消费场域。餐厅、咖啡馆、茶社与寺庙、书店、公园、博物馆等公共设施以组合的形式,共同创造出独特的场景,这些场景赋予城市生活以独特的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
汪瑜表示,文化、艺术、旅游与消费,如何通过跨行业跨区域的化学反应,搭建好消费的新场景,加速推动更多新消费模式和产品的推出,是提振消费的新解法。
视觉中国供图
评论:寺庙如何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近日,寺庙旅游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年轻人正在成为点燃寺庙香火的主力。
有人说,香炉里燃烧成堆的是当代年轻人的焦虑。当下的社会环境,年轻人面临着众多的压力。学业、工作、婚恋、家庭、消费等话题时常把年轻人推在焦点下。这时去寺庙旅游、喝咖啡相当于开辟了一个新窗口供人休憩,短暂逃离生活、逃离压力,给予人们疗愈“精神内耗”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看,这股“寺庙热”是年轻人在“内卷”浪潮下,努力与自己和解的表现,也不失为一种文化传统的回归。
随着“90后”“00后”的涌入,开启了体验经济下寺庙旅游的新时代。寺庙旅游商业化日益凸显,社会和经济效益越来越突出,这对寺庙而言既是发展的机缘、也是发展的考验。
“寺庙游”的兴起,引导着寺庙产业路径的扩张与延长,创造出品类多样的寺庙经济。之前在“少林热”的文化潮流下,少林寺走上商业化之路。1998年,少林寺成立实业公司,经营少林禅茶和少林素饼生意,2002年,创办名为少林书局的出版公司,2007年,成立少林欢喜地有限公司,经营体育用品、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等,同时开始在少林寺常住院内经营餐馆……后来,寺庙的商业化不再被允许私人承包,各方寺庙也在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途径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寺庙游的走红,一定程度上,是年轻人在意感官与精神层面追求的表征,是文旅行业高质量、重体验的发展趋势,也是文旅产品不断升华创造、进行精神挖掘、带给消费者心灵体验的方向。
而如何把握寺庙宗教角色与商业化平衡,贴合更多年轻人的心灵慰藉需求,是千年寺庙在漫长岁月里要探索的新课题。
张丽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