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如此偏爱自己_是本能反应吗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待人处事的原则,代表着一个人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但实际上,人们总是本能地反着来——宽以律己、严于待人。

别人体味怎么这么重?

打完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你是否会被满身大汗的同伴熏得受不了?与一个人近距离交谈时,你是否曾闻着对方嘴里散发的大蒜味,并能猜测他的午餐菜单?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别人刚刚使用过的卫生间总是有着隐隐约约的异味,而自己使用过的卫生间完全不会如此,对吗?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只有我自己“天赋异禀”,生来自带奇香?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我们之所以总觉得自己是香的,而别人是臭的,不过是因为你已经熟悉了自己的气味。汗臭味、口臭味、脚臭味甚至排泄物的气味,这些气味在别人身上难以容忍,而自己的臭味却感觉不到,实际上是因为你的大脑“忽略或屏蔽”了与自身相关的味道,术语称为“嗅觉疲劳”,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适应现象。

人类为何如此偏爱自己_是本能反应吗

我们知道,嗅觉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气味分子与鼻腔中的受体蛋白质相结合,激发出的电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将之“翻译”成了气味。因此,我们离散发气味的物体越近,闻到气味的速度越快,感受到的气味也越强烈。这样来看,自己身上发出的气味应该是最强烈的,怎么反而感受不到了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除了“翻译”气味外还有许多其他工作,如果一直专注于感受自己的体味,不得早早被熏死过去,哪还有余力去处理其他工作?为了保护自己,大脑“教给”神经系统一项技能——罢工,当神经通路持续收到同一种气味分子产生的电信号刺激时,就关闭相应通道,不再发送电信号使大脑产生嗅觉。于是我们就闻不到那些包括自身体味在内的飘散不去、持续很长时间的气味了。

我们已经知道,汗臭味、口臭味、脚臭味实质都是由相同或相似的气味分子引起的,它们的气味并不会因来自不同人而发生改变。那么,既然我们能够习惯长期持续的气味,为什么又对别人的气味难以忍受呢?这与大脑的预警机制有关:大脑预知了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时,会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调高心理预期,当事情真正发生时,做出的反应就不会那么激烈。大脑知道你午餐吃了许多大蒜,很长一段时间嘴里都散发着大蒜味,习惯了之后就闻不到了,但是跟另一个人接触时,我们不知道他刚刚吃了大蒜,这种气味就会对我们造成强烈冲击。

别人怎么这么吵?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耳朵里:我们常常被别人的呼噜声吵醒却不知道自己也会打呼噜;我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但走在身边的人的脚步声大得简直扰民;我咀嚼时几乎没有声音,但旁边的人啃骨头的声音可以听得非常清楚……这其实跟闻不到自己气味的道理一样,是大脑有意“忽略或屏蔽”了自身的声音。

我们的其他感官也遵循同样的规律,比如被别人打比自己打自己要痛得多、自己挠自己的脚底板完全不觉得痒等。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做过一项触觉研究,比较自己用左手摸右手和别人的手触碰你的手心时有什么不同。脑部扫描显示,别人触碰自己时,体感皮层产生的反应比自己摸自己时产生的要强烈得多。

其实,“宽以律己、严于待人”是一种防御机制。我们知道刺激来自自身时不会对机体造成什么损害,而刺激来自外部时却很可能意味着危险,比如来自外界的异味可能是有毒的、忽然响起的脚步声也许是不怀好意的、不是已知的瘙痒感或许是毒虫带来的,等等。所以我们会对自己更加“宽容”,对别人更加“严厉”,以尽可能避开各种危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4-09 11:49:49
下一篇 2023-04-09 11:51:2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