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常出现这个广告:“怕上火,喝王*吉!”;你发现自己舌头上的舌苔又厚又白,妈妈说这是“湿气重”;手脚冰凉,长辈说体寒得多补补……这些说法的意思是人生病了吗?那到底又是什么病呢?
上火:病毒细菌在捣乱
当你嘴里起泡、喉咙痛或脸上长痘时,也许长辈们会说你“上火”了,其实,这些症状主要是细菌和病毒引起的。
痘痘
油炸、辛辣食物中含有的丙烯醛等物质会刺激黏膜,并抑制免疫细胞活动,破坏口腔与喉咙的健康环境。这时,细菌就趁虚而入,引起喉咙发炎或口腔溃疡。有的泡长在嘴角,这是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了,这种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较密集、免疫功能相对薄弱的脸部,在人们熬夜后,免疫力暂时变弱的情况下,就出来为非作歹。
脸上长痘则可能是甜食吃多了,高血糖会让身体分泌更多雄性激素,进而促进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皮肤上的毛囊被油脂堵塞时容易被细菌感染,形成痤疮,也就是痘痘。
体寒:供血不给力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这种现象常被人归因于体寒,但这或许不是病,而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低温环境中,肢体末端的血管会收缩,血流量减小,从而减少散热,这有助于身体维持肺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温度。这种情况下,除了日常保暖,穿好袜子、戴好手套就行了。
在同样的气温下,有人手脚比别人凉很多,这种“体寒”大多源于血液循环不良与贫血症(血液中缺少足够的红细胞)。日常多锻炼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多吃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牛肉、豆类、蔬菜等食物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善贫血症状。也有些人的体寒是来自糖尿病或心脏病等等。
湿气重:五花八门的病征
一到雨天,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可能就会膝盖疼,据说这是因为湿气太重,使关节神经更加敏感,原本就患关节炎的人痛感加重。
但传统医学里的“湿气”指的不只是空气湿度,而是导致某些疾病的一种“邪气”。被归为湿气重的病征还有舌苔变厚、排便不畅、头昏脑涨等。
它们的病因也各不相同:舌苔变厚发白可能是因为口腔内壁细胞过度生长、刷牙不勤、经常用嘴呼吸、被念珠菌感染等等;排便不畅可能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头昏脑涨可能是颈椎病、脑梗塞、脑出血,或者只是没休息好。
肺热:真的需要“清肺”吗?
痰多、咳嗽会被视为“肺热”的症状,还有人生活在空气污染地区或经常吸烟,他们会喝冰糖雪梨、罗汉果茶,据说这些饮品有清肺的作用,可以清除肺热和肺里的杂质。
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都有可能被视为由肺热所导致,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它们都是由细胞或病毒感染人体呼吸系统而引发的,需要根据病菌种类进行治疗。号称有清肺功能的饮食也许只是补充了水分,或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对恢复健康是有益处的。而清除肺里的杂质就不可能了:饮食和空气虽然都能被嘴吞下,但它们在喉咙里就会分道扬镳。喉咙中有一块叫做“会厌”的软骨,随着吞咽的动作而开合,从而让气体进入连接着肺的呼吸道,食物和饮料等非气体则进入消化道。只有比灰尘更小的固、液体杂质能进入肺部,这通常对肺部是有害的。而较大的固、液体进入肺部会让人呛到,使人窒息,更不要说让液体在肺里走一圈把杂质带走了。
经验VS原理
以上词汇都来自于中国的传统医学。古人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对各种疾病做了长期的观察,用数不清的药物试验疗效,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规律和经验;某些现代医学难以治疗的病征,却能通过这些方法来改善。
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工具,古人很难找到致人患病的根本原因,例如用夏桑菊、板蓝根等可以改善流感的症状,但他们发现不了导致流感的是小到看不见的病毒。而且,还有许多“专家”歪曲了古代的医学概念,给人们带来许多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