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的文化足迹之后,几乎同时就存在着音乐的痕迹。 这主要是因为人类随着自身的不断进化,在语言和文字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的同时,人类自身也迫切需要寻找与探索一种更为恰当、更为准确的情感表达方式。于是,世界上不同的国家、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人种的人 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音乐。
音乐是人类除了语言、文字之外的,将自 身的思想情感表达给受众的第三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人类通过音乐,将人们情感上的喜怒哀乐,以及情感体验和造型想象,高度凝练而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它也成了把人类与动物 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之一。
“凡音乐,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音乐既是人们在精神上感情与理性的交融,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复合与叠加。因此,人们在创作音乐、表达音乐和欣赏音乐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上述两种思维方式的互换中,只有深入地分析和研究音乐创作与表达的思维方式,才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入到音乐美的表达的 理性内核之中去,才能有利于我们更 好地理解与解读音乐作品。
在组成音乐形象的诸多元素中, 其主要的部分包括旋律、节奏、速度、 音色、和声、曲式、织体等等。当音乐家们进入创作的准备时,其首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感性的想象,精心地取舍音乐形象的构成元素,来架构灵感中的美的艺术形象。在人类所有的音乐作品创作中,这种由想象来给音响造型的思维方式,不仅在过去、现在、而且在未来,必将永远地活动与存在下去。
当普通的人们或艺术家在欣赏表达一首音乐作品时,尽管他们面对的是极具逻辑与抽象意味的音乐载 体──乐谱,但人们试图打开它、展现它的美的大门的唯一通道,依然是依靠形象的思维方式。由于一切音乐作品,都是人类情感的再现与思想的凝聚。人们每每在欣赏、演唱或演奏音乐过程中,之所以被音乐作品的内容而感 动,盖是因为音乐作品本身引发了人们 情感生活中的某些事件,从而将人们带 入到某种激动中去,这种被引发的情感 即是形象思维的美的联想与回忆。
迄今为止,音乐作为唯一被一切民族的人们所共同使用的情感语言, 人类自身无不时刻在研究它、记录它、 创造结构它的一切方式和方法。尽管人类至今仍未找到一种令人类自身完 全满意的对这种独特语音的记录方 式──记谱法,但就现今被世界许多国家共同接纳和使用的五线谱,以及已有的其他不同方式、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记谱方法(如中国古已有之的 古琴谱、工尺谱、师法中 国琴谱的日本半字谱,以 及韩国的井间谱和独具 特色的印度谱)来说,加 之与其相伴的音乐创作 理论的研究,都无一不是 人类音乐文化中思辨智 慧的结晶,无一不是人类 自身对情感想象的抽象凝聚。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每一首音乐作品,实际上都是抽象的凝聚与形象的表达的复合体。人们不管是生活在过去传统文明的时代,还是生活在现今信息文明的 时代;人们不管是现场观赏音乐艺术的表演,还是通过各种传媒手段获得音乐艺术的享受。他们听到或观赏的每一首音乐 作品,尽管在艺术形象的表达上或催人泪下或优美恬静,或热情奔放或婉约含蓄,这些林林总总独 具魅力的艺术形象,无一例外地均是由艺术家们运用抽象的归纳与精确的音响造型等技术 手段,创造性地编制而成的一张充满 着情绪色彩、充满 着由许许多多精美的音符线条交织在 一起的音响的网。
人类经过长期努力而不懈的探索,终于有机而巧妙的将这两种思维方式紧密地结合在音乐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并不断的加以创新。人类驾轻就熟地将形象思维与抽 象思维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有机 地交织与融合,使之更加完美、更精确 的记录人类的乐思和塑造音乐形象。 这种对音乐表达与创作的矢志不渝的 研究和探索,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一刻不会停留,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 两种思维方式,就会在更大的思维空间里碰撞与交融,音乐创作中的形象美与抽象美,就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人类音乐文化艺术发展必然会连绵不断、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