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由西方画家创造,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如今已成为世界性的绘画语言和工具。油画作为一 种艺术思维和表现精神的手段,被引进中国已有 近百年的历史了,而有关“油画民族化”的运动也纷纷扬扬地进行了近百年。这场运动由林凤眠等人倡导,当时一批艺术家纷纷出国学习深造,回国后带着艺术理想 办学、办展览、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出版刊物,翻译艺术论著等等,把 一些当时先进的油画技术和观念带到中国,给单一的中国画坛带来 新鲜的血液,形成了中国油画的第一次大发展,那时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油画家,他们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出发,结合西方先进的油画技术和观念,创作了一 些优秀的作品。
上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中国油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国外大量的艺术理论书籍被引进中国,油画家空前活跃,各种展览不断,“伤痕”主义、“乡土”风潮、自然主义的“生活流”、 诗意抒情的“唯美风”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不少作品较好地反映了民族性的东西。
1985年到1989年是中国油画迅速成长的时 期,中国油画真正开始走上关注自身命题,从而走上自律发展的道路,他们吸收和借鉴各种流派,在短短几年内走过了西方油画百年的历程。
90年代中国油画关注时下中国的现实,逐渐向后现代主义转化,这种转化使中国油画得以与国际艺坛对话。
现在,中国油画正处于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期,新的时期要求艺术家更多地关注自 身,从中国人的角度关注人类的精神状况和社会风貌。
“油画民族化”应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是单纯从技法和画面效果上去完成,如用油画的材料画出国画的效果,这样去理解“油画民族化”是很肤浅的。应该从哲学、理论、思维的角度去认识这一问题。
油画作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应该是中国油画家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的人生状态和精神境界出发,表现中国人的处境和心性,画面蕴藏的精神内涵可更多的接近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触及当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这种传统的艺术观念是由儒家道家思想长期作用于中国人的思想而形成的哲学精神所决定的。
当代艺术家吴冠中可说是“油画民族化”方面的佼佼者。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 是对一个老农民的照相写实式的描绘,这个人物是个性的,但他反映着中国广大农民的共性,饱经沧桑的皱纹、粗大的手指与瓷碗,这些所蕴涵的精神氛围能构造出一种民族的特质,给人以发掘和想象 的精神空间。这幅作品是“油画民族化”方面一个成功范例,它巨大的幅面、精细表现的“中国”特征,震撼了中国人,也震撼了西方人。
中国油画家从西方油画中学到了很多的技巧和观念,同样,西方人也向东方人学到了很多东西,如印象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因为日本浮世绘的大量传入,它装饰性的色彩和平面化的效果吸引了画家对画面效果的探索。
如今,世界艺术的格局已变得多元化, 这正是一个融合引进的大好时机,中国油画家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多引进,多创作一些表现中国哲学精神和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油画作品。纵然人的审美意识千差万别,但有些共性的东西始终是超越民族、地域的。画家应从各民族的角度出发,表现作为人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这种油画作品与 西方油画作品相比就像中外语言不同,但表达的精 神内涵是可以被全世界范围所感悟到的。
海外艺术家王以时曾说过:“一幅作品必须具有与引起审美主 体的审美经验相联系的审美因素,同时又必须具有超越其审美经验的更多的审美信息量,这样的艺术 作品才能引起观众的共时美感,又能因信息量增大而使其获得更大的愉悦。”
正如表现人生命运这一主题,中国油画家 从自身的处境和感悟出发,表现一个独特个体的精神和命运,西方人在感受到这一主题的同时,也可获得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油画民族化”不是强调油画一定要沉浸在本民族的传统里,而是要通过本民族的东西表现整个人类的东西,这样的艺术才真正是无国界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是让更多的油画家和作品尽快成 熟起来,走向世界,增强中国油画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