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派记者 于悦 夏侯凤超 王杰 李梦瑶 杜春娜 发自上海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12天,5省7市,3000多公里……73岁的马英九首次来到大陆,沿着长江溯流而上,一路寻根问祖,触摸历史,感受发展。这是一趟迟了七十多年的旅程,是一个游子的漫漫回家路。
寻根溯源
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故乡在湘江边,上望石湾,下望朱亭,湘水荡漾,碧波涟漪。旧居在湘江岸畔,像一只雏鹰匍匐岸边,展翅欲飞。”在首次参访大陆的旅程中,73岁的马英九终于亲眼见到了父亲马鹤凌口中家乡的样子。
湖南省湘潭县,阳春四月,油菜花开,这是马英九的祖籍地。湖南是马英九参访大陆极其重要的一站,73年初次归来,游子难掩激动。“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在祖父马立安的坟前,马英九用方言念祭文,几度哽咽,多次落泪。“您好!我是英九,您老人家的孙儿,爸爸鹤凌公的长子。”面对这位素未谋面的亲人,马英九情不能已,频频拭泪,令人动容。
这条追根溯源之路,还在湖南周南中学、岳云中学留下了痕迹——这是马英九双亲的母校。每走一处,马英九认真听着校方人员讲述过去的故事,那是离他最近的父母的美好时光。这样的专注他也带到了湖南广电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前。在一段讲述“湘潭伢子”回乡祭祖的短片前,马英九目不转睛,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这趟迟到了70多年的归乡之旅,背后是对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渊源传统的认同。人不管走了多远,始终盼着叶落归根,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和精神价值。一句‘湖南伢子’,道出了两岸同宗同族、血浓于水的亲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王裕庆说。
沿着双亲的足迹,马英九从老家湖南到了重庆。重庆是其父母马鹤凌、秦厚修负笈、相识、相爱之地。马英九说,重庆之行对他个人而言同样“意义重大”。在这里,马英九看到了父母彼时的故事,还收到了一份神秘的礼物,一本集结其双亲老照片和书信的纪念册,并用繁体字题名《马鹤凌秦厚修夫妇重庆韶光》,“很多资料,我自己都没见过。”
一路走一路看,马英九循着这条回乡路,聆听了父母的故事,也在寻找着自己的根。这次祭祖,在祖父修葺的码头旁,马英九与自己的姐妹在“书善亭”前合影。亭子两侧则是其祖父马立安留下的遗训“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从南京到武汉,再从湖南到重庆、上海,12天来,无论走到哪里,马英九放在口袋或是当做礼物给予别人的书签上,都是这句话。“我们这一家子一直遵照他留给我们大家的遗训。”马英九说。
一路乡情和乡音,一路热情与善意,面对着招手的父老乡亲,临走前,马英九用家乡话动情挥手:“湘潭伢子回来了。”“湘潭伢子还会再来的。”这是故乡的云,也是回家的路。
抚摸历史
追寻共同的记忆
回家的路,是寻根溯源的路,也是回顾历史、温故知新的路。
4月6日,马英九在复旦大学与两岸学生交流时提到,他回湖南祭祖、扫墓的视频在网络阅读量上已破亿,“这是非常正面的现象,让两岸都能感受到,我们有一样的家国情怀。”
千万小家聚成一个大家,有国才有家。回顾马英九在大陆五地行程,每到一地,与抗日战争遗址相关的参访安排必不可少。
“重新确认两岸定位,自历史和文化的联结,找到两岸共同基础。”4月2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赵建民撰文称,从马英九大陆五地行程安排,可以看出其重心是希望自辛亥革命和抗战记忆中,找寻两岸共同记忆。
3月28日,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时,马英九全程肃穆,献花时眼含热泪。3月29日,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看着一张张骇人的史料照片,马英九再度落泪。
“这(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野兽般的行为’,中国人成为最大受害者。”“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灾难,但从来没有像与日本人作战(抗日战争)过程当中受到这么多的屈辱和迫害。”马英九说。
4月1日,马英九在湖南参访南岳忠烈祠,引用英国学者对抗日战争的评价“这场仗是在毫无胜算情况下的殊死搏斗”,以此赞颂抗日阵亡将士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忠烈精神。
4月4日,马英九来到重庆梅花山麓的张自忠将军墓凭吊。在张自忠将军墓碑前,马英九带领参访团成员默哀、鞠躬、献花,绕行坟茔一周后,再度三鞠躬。
4月6日,在参访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时,马英九被谢晋元和八百壮士的抗日精神深深感动。
家国泪、民族情,两岸中国人心连心。感动的不只是马英九。参访抗战遗迹,也让随马英九一同来到大陆的学生深受触动。淡江大学学生冯灏表示,此行“让我对于我们过去的历史有一些非常深刻的感触……对于历史情怀跟我们两岸关系之间的认识,都更上一层楼。”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认为,马英九大陆之行释放出正能量,展现、恢复、还原出两岸关系问题的来源、发展和整个过程,并且通过参访一系列重要的历史遗迹,带给年轻人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价值观,有助于台湾青年了解历史真相,推动两岸青年互动交流。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徐跃龙认为,“慎终追远”是马英九大陆之行的“关键词”。“对于两岸人民来说,本就是同根同源,这样的血脉相连,无法割断的”,他认为,马英九大陆之行将这种民族情怀再次点燃。
正如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武汉会见马英九一行时的致辞,两岸中国人不管走了多远,我们都始终不忘乡愁、盼着叶落归根;不论分离多久,我们都终将团圆、携手打拼。我们是一家人,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
见证发展
真实感受大陆建设脉动
一家人,我们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也一起见证着现在和未来。
除了回乡祭祖,多维度感受大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脉动,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大陆,是此次马英九大陆祭祖之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回顾12天12夜,马英九一行一路沿江而上,穿梭多个城市的交通工具主要为高铁,期间马英九就曾赞叹大陆高铁座位很宽敞,感觉非常舒适平稳。
在对5个城市的参访中,马英九一行走进多家龙头企业。在素有“中国机械工程之都”称号的长沙,马英九一行来到铁建重工,参观隧道掘进机等,这里生产着全世界最大的地下工程施工装备。在重庆,马英九则坐上了新能源汽车,在和赛力斯汽车上的语音助手进行交互,通过语音打开了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的座椅按摩功能后,马英九竖起了大拇指,为中国智能汽车点赞。
伫立在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马英九一行看着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导引车在港区内穿梭往来,搬运集装箱,工作人员在百公里外就能进行远程装卸,马英九连连赞叹这里工业科技的智能化运用与发展。
“马英九此行看到了大陆发展的巨变和能量,能够将对大陆更为真实、立体的印象带回台湾。两岸也会传递出更多求合作、求交流、求发展的声音。”王裕庆认为。
如果说对企业的参观看到的是大陆城市发展的硬实力,对诸多景点和风土人情的参访则能感受城市的软实力。
在武汉,马英九一行特意夜游长江,25公里长江主轴灯光交错、变幻万千,夜幕下城市繁华尽收眼底。在长沙人头攒动的太平街夜市,城市的活力与热情充分释放。在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智慧化治理的背后,是城市发展对品质和内涵的追求。
“我参观了企业和许多地方,发现大陆在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快,有些甚至我们可以说是梦想不到的,这非常好,将来双方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机会。”马英九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
交流未来
两岸青年对话中寻找认同
合作与交流,不止在企业,更在于人。从年轻人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中,能够看到无限可能。
马英九的这趟寻根回乡之旅,也是他带领台湾青年的“归乡”之旅。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在12天的行程中,马英九带领台湾青年与大陆的高校学生,开展了一场场年轻人之间的思想对话,链接了两岸青年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共同记忆。
细数马英九的高校之行不难发现,推动两岸学生交流是其在座谈会中不变的话题。珞珈山上落英缤纷,3月30日,马英九在与武汉大学学生的座谈中表示,希望今后能够开创一些新的项目,推动和增进两岸学生交流。巍巍麓山,浩浩湘江。4月2日,在马英九回答湖南大学学生提问并作总结时也表示,希望湖南大学学生和台湾学生的见面可以成为“家常便饭”。两岸同文同种,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这非常重要。希望在这样的前提下,努力减少隔阂,真诚交流。馨香四月,春满复旦。4月6日,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青年学生造访复旦大学,并与该校学生交流座谈。马英九作引言时更表示,推动两岸年轻人交流,是我们这一代最迫切的任务。
马英九为何要多次强调推动两岸青年的交流?他在与武汉大学学生的座谈会中提到,很重要的就是让两岸年轻人多接触、多了解,增加友善,逐渐融合在一起。在两岸青年一场场间的思想激荡中,彼此感受到了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双方看见了两岸同宗同源、同文同种的骨肉亲情,看见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台湾青年得以找到了他们的思想之根,他们也经历了一次文化上的归乡之旅。
“我深切感受到,两岸青年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愿景。”复旦大学2019级本科生虎雪表示,“两岸关系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希望新时代的两岸青年加深交流,基于血浓于水的感情,进一步融合在一起,一同为民族复兴奋斗。”同时,“交流非常踊跃,我从中感受到大家内心深处的中华民族情怀,体认到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来自台湾,如今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的学生王伊瑄说。
不仅如此,两岸同文同种,一两句方言就可以让双方的心理距离得以拉近,一丝乡音就可以让乡愁油然而生。马英九带领台湾青年学生与大陆高校的交流之旅,也可能会启迪台湾青年的寻根之旅。在湖南大学与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座谈会上,湖南大学学生李子怡用湘潭方言向马英九提问,而马英九用湘潭话回答:“湘潭伢子回湖南来, 跟大家见面了,我感到非常开心。”两人用湘潭话交流完成后,座谈会上顿时响起了掌声。
“我是用湘潭方言跟他说‘马先生好,欢迎回来’。这句话让他和其他的台湾师生觉得很亲切,然后他就用湘潭话对我做出了回应。”李子怡说,台湾朋友们非常认同共同的文化基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两岸的交流发展,终究还得靠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马英九在座谈中多次强调要推动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随行而来的台湾青年许多是首次来到大陆,他们与大陆高校的青年学生开展了一场场年轻人之间的深度对话。两岸青年在交流中消解隔阂,在互动中链接共同文化记忆、感受彼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这次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次减少偏见,深化对两岸历史的正确认知的旅程,传递出两岸中国人愿携手同创未来的美好愿景。”王裕庆认为。
的确,在马英九一行所到之处,扑面而来的都是热情和善意,“欢迎回家!”“马先生好!”“常回来看看!”一句句来自家乡的祝福让大家格外感动。
“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注重亲情、孝道,寻根祭祖是我们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马先生来祭祖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南京,马英九拜谒中山陵当天,一位游客接受采访时表示,两岸一家亲,也特别期待台湾同胞们能常来大陆看看,深切盼望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让我特别感动,最感动的就是乡亲的热情,从我到达之前、跟我离开之后,好些地方都是夹道在欢呼,我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待遇。”马英九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