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只要你愿意,谁都可以做自媒体。
公众号啦、头条号啦、微博啦、视频啦……
几乎没有任何门槛。
上午拿定主意,下午就可动手,
第二天早晨起来,啊哟,发出来了!
全国这么多自媒体——几千万打不住吧?
究竟谁行谁不行?
哪个最吸引粉丝?
拼的到底是什么?
我以为,说去说来,主要拼的三项。
其一,选择能力。
选择决定一切。
人生如何,在于选择。
水平高低,亦在选择。
网络时代,对写作者来说,一大变化是,
选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选择的领域,大大拓宽了。
这似乎是好事,然而,
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
当那么丰富的资讯,每天如潮水般涌来,
睁开眼睛,就要面对花花绿绿大千世界,
让人眼花缭乱,六神无主。
对你的定力,选择能力,无疑是一大考验。
这么多信息,哪些可以选择,哪些忽略不计?
如此多新闻,哪一个最靠谱,哪一条瞎胡闹?
面对海量信息,选择需要水平。
信息选择完毕,打算动手写稿,
新的选择,又摆在面前:
角度的选择,
结构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
详略的选择,
文风的选择,
……
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写作者素质和能力的考验。
常常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表面看不出来,功夫全在诗外。
有的作者,单是详略的选择,
自己就把握不住。
该详写时,一笔带过,
让人读来很不过瘾。
该略写时,却在那里啰里八嗦,没完没了,
看得你心里发毛,读不下去!
记得前些日子,全国两会闭幕,
李强总理记者会,大会堂举行,
老詹一边看直播,一边手机写稿,
随手弄了一篇不到50字的短消息,
没想到,反响竟十分强烈!
短短两天,已经有700多万人点击,2.7万人点赞!
(刚才看了看,已接近1000万人了!)
原因无它,角度新颖而已。
文章就在下面,感兴趣者,不妨一读。
50字短消息,为何700多万人点击、2.7万人点赞?
其二,思想深度。
角度选得很好,下一步,就得看思想深度了。
人的脑袋,像口酱缸,
同样一张白纸,浸到里面,拖出来效果大不一样,
有的色彩鲜艳,味道浓烈。
有的白纸一张,寡淡无味。
别人只想到一层、二层,
你能够想到二层、三层,甚至四层、五层!
别人只知其然,你却知其所以然。
别人只报道了是什么,
你却写出了为什么,怎么办。
自然会比别人棋先一着,技高一筹。
同样是文章,你写的人家就爱看,就受益。
别人写的,人家就不爱看,看亦无益。
思想深度,看似无形,
实则渗透在各个方面。
老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点击即可阅读),
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给逼出来的
文章取胜,就在深度。
其三,表达手法。
有的时候,你的文章,
角度选择不错,思想也有深度,
然而对不起,人家还是不爱看,
甚至,看也不看!
看都不看,文章再好,又有啥用呢?
这就必须提高表达手法,吃透受众了。
受众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最爱看什么?
满足需求,即有价值。
这是经济学基本原理。
网络时代,受众对于资讯的需求,主要就是两条,
一是好看。
好看,才能吸引读者,他才能读得下去。
二是有用。
有用,读者看完以后,才会有所收获。
不单单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
至于具体表达手法,我以为,还须围绕8个字,
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当今之时,节奏越来越快,人心越来越浮,
人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和耐心,去细嚼慢咽?
文字的口语化、通俗化、大众化,正是为了满足读者需求,
让他们方便阅读,看起来不那么费劲。
2017年1月1日,曾经火遍京城的《京华时报》停刊。
当天,老詹撰写文章,评述此事,
既回忆自己与这家兄弟报纸交往若干趣事,
又分析报纸面对网络严峻挑战的必然趋势,
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既好看,又有用。
正因此,
别了,京华时报(点击即可阅读),
受到读者喜欢,很快破了10万+。
天下自媒体,多如牛毛,
比去比来,还是三项,
简简单单,只有三条,
值得你,努力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