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人间世》里,讲过一个栎树的故事。
说有一石匠,梦见栎树对他说,自己只所以活下来,是因为不够挺拔华美,因此没被伐做栋梁;
也不因为蓬杂无一是处,而被樵夫砍去当柴烧。从而得以保全 。
这里讲的是栎树的适度生存。而我们为人在世,更是要讲“适度 ”。
凡事“过度”,是为人大忌讳,在失于分寸之间,失去的还有和平与顺遂。
01
大喜易失言
《西厢记》里有个词,叫“喜不自胜 ”。是说人在大喜之下,就很容易无法控制自己。
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很容易被眼前的锦绣繁花所迷, 言谈举止难免张扬,皆因为大喜忘形而致。
而且得意忘形,极易给自己拉来“仇富”的种子,埋下“敌对”的隐患。
故而,懂得适当收敛自己的情绪,喜悦有度,方是高素养的表现。
02
大怒易失礼
人们常说“怒火攻心”,是因为大怒会让人失去心智,从而做出有悖于常理的行为。
平时的教养和礼仪,也会因“大怒”而丢到九霄云外。
冲动是魔鬼,在盛怒之下,冲动在所难免。而因冲动做出过激行为,更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有道是“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而适当控制怒气,愤怒之下缓作为,实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同时,大怒伤肝,与养生也是大忌。
因此,大怒“失礼”又“失身 ”。百害而无一利。
03
大惊易失态
“惊慌失措”,是对“大惊易失态”的最好解释。
人在惊慌之下, 很容易就乱了方寸,常常会神色大变、手忙脚乱,
例如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以为被看穿,大惊之下,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很是失态,所幸借雷声才得以遮掩。
记得电视里,有个皇帝选妃的桥段,宫人突然放出一只猫,观察在惊乱之下,众秀女的反应。
那些神色镇定,举止稳重的女子,便可留下待选,反之,先一轮被淘汰。
可见,大惊失态,实为一种失仪行为。而能守心安住、沉稳内敛,方是高级修养。
04
大哀易失颜
春秋伍子胥“一夜白头”,其中有急怒、有悲愤,更有大哀。而哀莫大于心死。大悲痛者,会使气血淤滞,导致白发顿生,徒增悲凉。
所谓面如桃李,指的是气血充盈;而大哀,则会使人花容惨变、颜色尽失。人前憔悴,人后遭垢。
人世无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当宽怀自解、挥别过往;选择自渡向前,也是对自己生命之旅的负责。
05
大乐易失察
“乐”的反义词是“悲”。有时候“乐”和“悲”之间,不过就是一线。
“乐极生悲 ”是为此意。
凡事有正反,过之则成祸。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因为巨大的快乐,在带给你好运的同时,往往隐藏着看不见的危机,在大欢乐下,却很难觉察。
“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在你高兴得意之余,也要记得稳定心神,冷静判断,做个乐而不昏的明白人。
06
大惧易失节
人常会因“爱”而生“怖 ”。
爱人、爱名、爱钱财,得之喜,失之忧。
更有人因为得不到的恐惧,而丧失做人的底线,失了品格和气节。
孔子说:“勇者无惧”。孟子则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纵观历代先贤,凡能守节者,无一例外都是心有信仰。
古有苏武牧羊,今有革命先烈,他们因为信仰,而不为威逼利诱所动, 从而能够无惧于天下。
勇者之所以能与普通人拉开差距,在于他们有胆量来审视身上的恐惧,勇于担错,勇于自省,勇于释怀,所以才能不困于心,不惑于情,活出高价值的生命。
07
大思易失爱
小时候,家隔壁邻居,夫妻两人常常打得鸡飞狗跳。
细究起来,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非是娘家钱多,给婆家钱少;谁背着谁,又藏了私房钱 …于是,“疑心生暗鬼 ”。
随着这种计较、怀疑的增多,二人的婚姻最终走到尽头。
再亲密的关系,也经不住这样的磋磨。最终落得错失所爱、亲人陌路。
都说夫妻是一种修行,能成其一家人,必是千年的缘分。
不如放下思虑,少些计较,珍惜今世的亲爱时光。
08
大醉易失德
有人说,酒是成事的天使;也有人说,酒是坏事的恶魔。
曹操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范仲淹却说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同样是酒,之所以喝出来的效果不同,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喝酒的“度”。
喝酒一旦过度,在酒精的麻痹下,很多人会变得狂放出格、肆行无忌 !
不仅伤身,更易失德。所谓酒后乱性,正为此意。
更有人酒后狂言,莫名给自己惹祸上身。
奉劝那些整日标榜着“辣酒漱口、啤酒当茶”的朋友,闲来不如读书品茗,修身养性,真正享受诗意人生。
09
大话易失信
“饭不能吃太饱 ,话不能说太满“!凡事有度,说话亦然。
爱说大话的人,常会失信于人。
正如墨子所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大话说多了,什么也做不成 。
久之,只会是亲朋尽失、人厌神嫌。
人说轻诺寡恩,其实也是大话惹的祸。为人处事,当话说七分、 重诺守信。
10
大欲易失命
欲望就如黑洞,永远没有办法满足,是为欲壑难填。
放纵自己的欲望,等同于消耗自己的生命。
人之所困则,无非是名、利、情,这三张欲望之网,会牢牢束缚人的一生。
求而不得,得而不够,会让人在欲望的漩涡里,越陷越深,最终失去性命也未可知。
莫如及时退步抽身,静守本心,方知最大的富足,其实是内心的安宁与和平。
结 语
鲜花开到荼靡,便不再是美,更多地传递出一种荒凉。
人生在世,凡事适可而止,有节有度,方是长久之计。
懂得“过度”为忌,便知“适度”受益;明白“月满则亏”之悲,便知“花开半夏”之喜。
在世为人,当尽量避免凡事过“大”,远离这些忌讳。
若能求得清淡天和,才是受益一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