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凯,17岁,高二学生,轻度网瘾,课余一有时间就跑到网吧,因为空间密闭,被确诊全身多部位结核等疾病。
小刘,10岁,作业拖延,天天偷妈妈的手机上网玩游戏。曾经把妈妈手机里的2万多元钱,全部充了游戏卡。
小赵,22岁,大四学生,重度网瘾,沉迷游戏,且一天只吃一顿饭,被全校劝退,永远无法拿到毕业证。
这是真实发生的事,像这样的网瘾少年还有很多,背后是众多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的家庭,怎么能让孩子从网络中解脱,成了他们最关心的事。
让很多家长疑惑的是,为什么各种方法都用了,怎么情况一点都没有好转?是不是孩子就无药可救了?
安肯咨询师表示,从大量网瘾青少年回归正常生活的案例来看,越早干预,家长越重视,方法得当,效果越好。
什么是网络成瘾?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
有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具体表现为:
无法控制游戏的频率、强度、时长等等,
玩游戏放在首位,优先于其他正常兴趣爱好,
在出现消极影响后,依旧继续加大游戏行为的力度,以致个人、家庭、社会等领域遭受巨大损害。
我们需要注意爱好和上瘾的区别,爱好是能让人愉悦的行为,对身心有益的活动,如果孩子有自控力,生活各方面照常,只是通过玩游戏来放松,无需过于干涉。
如果难以控制时间,不顾及各种后果,导致生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对身心造成了一定伤害,则属于上瘾行为。
关于网络成瘾的几个误区
想要戒除网络成瘾,应该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网络成瘾是怎样的?以下是比较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戒除网瘾就是在上学期间不能使用网络
这样的想法会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可能不用手机、不用网络。就算在使用网络方面没有很多变化,但是孩子和家人的关系变好了,开始正常的社交,能够投入学习中,这些都是改善网络成瘾的标志,真正的戒瘾并不是完全戒断,而是减少伤害。
误区二:认为网瘾是道德问题,是一个人堕落的表现
一提到整天玩游戏的孩子,大家可能会认为他们不求上进、自甘堕落,还可能会贬低、指责、否定他们。家人如果也抱有这样的想法,就有可能动不动指责或打骂孩子,甚至做出很多伤害彼此关系的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成瘾是一种精神障碍,根本不是道德问题,和抑郁症一样,成瘾是心理生了病。行为有问题,而不是人有问题。行为有问题,改变行为即可,要对人进行保护。
误区三:认为网瘾需要通过严厉的惩罚才能戒掉
成瘾者的家人往往会抱有这样的看法,进而对成瘾者采取高压手段,断网、没收手机。瘾之所以会发生,通常与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亲密关系有关。比如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好,家庭中没有得到温暖和关爱等,就通过网络来补偿他在现实中亲密关系的不足。严厉惩罚的结果往往是孩子从推向更孤立、无助的境地。越是给予关爱,孩子越容易摆脱网瘾。
孩子网络成瘾,家长怎么办?
网络成瘾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成瘾者的现实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转而利用网络或到网络中寻求满足。因此,戒除网络成瘾的重点是满足成瘾者在现实中的合理需求。
1、找到原因,对症下
大部分沉迷网络的青少年都经历过学业失败、心理空虚、缺乏自信,并长时间怀有孤独感。家长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家庭是否存在问题,还应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及周边环境。关于网络使用的时长、场景、条件等,家长可以与学校、孩子,三方制作管理规则,共同帮助孩子走出网络成瘾。
2、增加陪伴和关怀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越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越大,想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建议,一定要从拉近关系开始,如果孩子热衷于玩游戏,家长也可以通过游戏开始沟通,慢慢让孩子敞开心。多给与孩子认可和鼓励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亲近自然,或者让加入某些兴趣爱好俱乐部,认识更多朋友,发现网络之外的精彩,转移对于网络的依赖。
3、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期待较高,认为孩子一定要怎样做,把孩子逼到网络中,孩子也会为了摆脱父母的控制,故意选择沉迷网络来宣战。家长降低期待,放下“我对,你错,所以你应该听我的”的姿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家长的态度变了,孩子就好转了。
4、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网瘾背后牵涉很多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求,一旦形成,就会比较顽固地在一个人身上保留下来。当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家长试了很多方法,也不清楚如何帮助孩子,可以找专业人士的帮助,满足成瘾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摆脱网络,比如,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
让孩子摆脱网瘾没有具体的标准,也没有一个万能的方法,基本原则就是理解和尊重,温和而坚定,给孩子充足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