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在感染BA.5后再感染XBB的几率仍然较高,当前仍需考虑疫苗干预,从而保持人群对新冠感染的高免疫性。”4月1日上午,在杭州召开的2023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学术年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呼吸疾病高峰论坛上,钟南山院士谈及冠状病毒的防控时说道。
三次事件
我们学到这些
当天的论坛上,钟南山院士作了《从“非典”至“新冠”-抗击冠状病毒的二十年》的报告。
本世纪共发生了三次冠状病毒引起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2004年的SARS,死亡率达到10%;2012年的MERS,死亡率达到36%;2020年的COVID-19,死亡率4.5%-0.10%。
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为蝙蝠,通过中间宿主传到人,再人到人传播。
钟南山表示,从这三次事件中我们学到了很多,“预防是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的首要措施。”
从中国内地前两年新冠感染情况来看,预防确实取得了成效。
2022年11月3日,来自112个国家的386位专家在当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共提出57条建议,其中举国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及应对,加强重点公关场所管理及全球采用“疫苗+”计划是结束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先战略,这实际上从科学角度证明了我国防疫策略的正确性。
奥密克戎重症患者
不一定是肺炎
去年下半年以后,研究表明,奥密克戎病毒株逐步向上呼吸道黏膜聚拢,有点像季节性流行的新冠,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两个特点,极高传播率,很难控制,但死亡率下降;二是中国大陆绝大部分人群(大于88%)完成疫苗接种,77%完成加强接种。
“这种情况下,政策从防御感染转向预防重症。”钟南山说,去年12月底,中央的政策也做出了调整,从数据看,传染人群增加了很多,死亡率确实降低,“对医护人员来说,当时经历了艰难的一周,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
钟南山院士团队对800多例新冠感染住院患者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严重性和基础疾病、是否疫苗接种、年龄有密切关系。没有接种疫苗或者接种疫苗不到两针的,死亡率会明显提高。
年长者,有糖尿病、心血管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人群,未接种疫苗者三类人群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会产生重症。
钟南山院士提醒,临床医生要注意的是,一半以上的患者,诊断是重症,但肺部CT提示是轻症。“临床发现奥密克戎患者重症,不一定是肺炎,它会引起肺或者肺以外的器官疾病加重,我们称为病毒性脓毒症造成的死亡。”
由此可见,奥密克戎重症致死原因包括新冠直接引起重症肺炎后,导致死亡;新冠感染后导致基础疾病加重,最后导致死亡。
钟南山院士表示,这也提醒我们对家中年迈老人感染恶化进行监测:大于等于75岁的年长者;有基础疾病、未打(或只打1针)疫苗者;体温升高不明显,但全身乏力、行动困难、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每天指脉氧仪监测若小于等于90%,即送医检查。
重症新冠很少见
但疫苗干预仍需考虑
谈及疫苗,钟南山院士说,我们通过强力控制争取时间研发疫苗:“目前国内有50款新冠疫苗获批,这个数量以后还会增加。”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中国内地灭活疫苗对BA.5感染的重症保护作用是好的。另外,异种疫苗加免强于同种疫苗加免。
钟南山院士在报告中还提及葡萄牙和新加坡的两项研究,在接种过疫苗后又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会产生6-8个月的保护期,这期间预防感染BA.4、 BA.5的比率在60%-80%,但预防XBB的比率不高,在20%-40%。
“虽然重症新冠很少见,但人群在感染BA.5后再感染XBB的几率仍然较高,当局的政策制定者仍需考虑以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应的二价疫苗干预,从而保持人群对新冠感染的高免疫性。”钟南山院士表示。
钟南山院士团队也在研发治疗抗新冠药物:中国首剂口服3CL单药抗新冠药。结果是,通过28天的观察,11种症状减少,病毒载量下降差不多10倍,“瑞特韦Leritrelvir(RAY1216)单药(400mg tid)对更大的人群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月23日,药监局正式批准上市,所以我们希望在真实世界里观察它的作用,包含是否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使高危的病人转为重症。”
据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会议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浙江省呼吸疾病诊治及研究重点实验室协办,大会主席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大呼研所所长、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