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国宣布关于新冠疫苗的好消息,预期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将迎来一批可以接种疫苗的对象。
针对大众对新冠疫苗以及疫情态势的疑问,11月13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第11届财新峰会”上表示,新冠疫情的控制除了需要疫苗的普遍接种,也需要公共卫生政策的支持,并且用“扩大检测”的方法应对当下防控能力的地区差异,最后要将此次疫情防控的经验来完善我国传染病消除机制。
张文宏说:“这个病毒还欠我们一个年,去年那一年我们都没好好过,今年一定要给他发黄牌,我相信应该做得到。”
张文宏。财新 图
“有了疫苗不一定行,没有疫苗万万不行”
张文宏认为,新冠病毒已学会与人类社会共处,成为一种“常住”病毒,离开了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防控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没有极强的国家领导力,没有非常好的人力配合,没有非常强大的国家物质储备,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把这个病毒清除掉的。”
他说,“有了疫苗不一定行,没有疫苗万万不行。” 他进而解释道,所有传染病的彻底控制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第一个是疫苗,第二是公共卫生的政策。
疫苗上市以后如何分布?各个国家的接受程度如何?疫苗的保护率高不高?民众的接受程度怎么样?供货能力及可及性怎么样?以及老百姓愿意不愿意支付、能不能支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文宏表示,这些问题解决前,需要依靠非常强大的公共卫生策略支持。未来的一到两年,随着疫苗的上市,第一批接种的一定是高风险人群,他们接种后病死率会大幅度下降,世界会重新打开,但打开后不代表取消原先的防控策略。
他强调,“快速检测,精准管理,动态清理”,中国仍然会维持这个策略,直到有一天整个社会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60~70%以上,那个时候新冠病毒会自动降格成一个病死率非常低的传统病毒,就像人类社会已经能与流感非常友好的相处。
张文宏称,打或者不打疫苗,会反映出世界对待新冠病毒的态度,并且决定国家重新开放经济的时间表,他也预测未来的一到两年,最大的不确定性都与疫苗有关。
“当疫苗上市以后,世界大门打开才能重新考虑“,他认为疫苗出现前,全球范围内基本是维持稳态,“但是还好疫苗的上市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所以不出意料,2022年的春天,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开始重新背起行囊到世界各地去走一走。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全球必须共同协作。”
用扩大检测,缩小地区间防控能力差距
张文宏表示,对于一个防控能力欠佳的城市,要靠扩大检测来提升防控能力。防控能力越强,检测能力越强,追踪能力越强,就会做到更加精准。他举例称,“北京的新发地出现疫情的时候,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北京会不会把城门封掉,然后对北京几千万的人民进行全员的检测,但北京并没有这么做。”
张文宏分析,北京、大连、青岛、云南、深圳、新疆,以及上海都出现过疫情反弹,无论各省的情况如何,都无一例外的可以把疫情控制住。只不过这个“仗”打到什么程度,是轰轰烈烈还是悄无声息,取决于各个省份自己的防控策略。
他相信中国各个省份都具备非常好的防卫能力。如果当地的防卫能力不够,国家自然会派相关的防护专家提供帮助,“因为中国是一盘棋,我相信在中国,无论是公共卫生能力强的或者弱的地区,最终都应该能过关。”
他也预警道,疫情的防控全球是一家。全世界防控的关键,还取决于防控资源的分配。世界范围内疫苗的普及,需要中国、美国、欧洲这些大的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公共卫生落后的地区给予全面的支持。
后新冠时期,中国对传染病消除有更大决心
张文宏总结道,“这次新冠疫情的控制让我们突然发现,启动一个公共卫生政策的时候,如果万众一心,全民配合、社会资源投入,我们居然具备如此强大的能力,可以把传染病控制到人们几乎看不见的程度。”
他分析称,除了新冠以外,中国还有大量的传染病正在流行。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艾滋病、肝炎,还有南方地区的一些输入性的热带病,这些传染病在贫穷贫困地区的流行是看不见的,病人可能小时候被感染,长到四五十岁时生癌症或者咯血,最后对整个家庭造成灾难。张文宏称,新冠疫情结束后,自己也将继续投入到中国贫困地区的传染病消除方面的工作中。
“今年是我们国家扶贫攻坚收官年,我相信对于脱贫的中国老百姓当中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张文宏对中国公共卫生防控事业未来取得的成绩抱有信心。
他认为,今年的新冠疫情对人类是一个灾难,但是这个灾难带来了觉醒,使得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增加,对于已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是一个福音,也让中国在传染病消除方面比以前更有决心。
实习生李文隽 南都记者林方舟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