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大地上,虽然经过了无数的血雨腥风,历尽了几许沧桑蜕变,但是璀璨的中华文明依然长盛不衰。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将残缺、碎裂的历史连接、统一起来,为人类找到一条回归历史的途径。
春秋前期 莲鹤方壶 局部
中华国宝名器不仅对曾经失落的古代文明进行了层层发掘,而且向世人昭示着古代中国的强盛和繁荣。
今天要讲的是中国五大名器,分别为: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其中琉璃为五大名器之首,金银和玉翠分别是指黄金,白银;玉石和翡翠。
琉璃: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琉璃,亦作“瑠璃”,中国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溢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
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2008年6月,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绿色琉璃
保平安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
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
可加强勇气,
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
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
适合经常出差和喜欢旅游的人。
琥珀色琉璃
宜催财,
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
代表明亮、温和与创新;
能助人投射出权威的能量,
加强人的果断力,
对事业的腾飞有很大的作用。
适合正在努力奋斗、渴望成功的人。
紫色琉璃
可催情,提高智商与情商。
代表高贵、典雅和进步;
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现有状态,
增强自信心。
有压抑人的欲念的功能,舒缓心情,
可帮助爱情和事业的成功,
可作为定情或庆功之用。
蓝色琉璃
可聚福,能给人带来幸运,
代表清新、宁静与舒适;能减少压力,
平稳情绪,
能提高自己的人缘,
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适合所有需要好运气的人。
透明(白)色琉璃
宜于护身护宅,
加强活力与生命力,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代表纯洁、清爽与轻快;
辟邪挡煞,
能消除周身环境的负面影响,
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保持愉悦的心态,
是能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快乐之源。
金银:精雕细琢,精美绝伦
金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足可谓之绵久而辉煌。早在距今约三千余年前的商周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金制品。略迟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则开始了对银制品的使用。
铜鎏金花卉纹抱月瓶
早期金银器均为小型装饰制品,小巧简约、清新活泼便成为了对此时金银器特征最为恰当的概说。随后,金银器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繁荣发展后,又融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文化交流所带来的异域风情,最终形成了唐代绚丽多姿、成熟健康、优雅活泼的独立风格,并成为一代盛世的标志。
明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
掐丝纯金双龙戏珠活环手镯
宋元时期的金银器,在装饰上引入了绘画艺术,因而较之前代器物更多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愈发清秀典雅。而华丽浓艳则是明清时期金银器的显著特征。该时期内,金银器造型与制作均讲究美观与精细,以至流之于繁琐,褪尽了唐宋时期的勃勃生机。
烤蓝鎏金炸珠耳环
随后,金银工艺与漆艺、木艺、玉器工艺等进行了结合。人们开始在金银器上镶嵌珍珠、宝石等装饰品,在精雕细琢的高超工艺与富丽堂皇的整体效果掩映下,一系列颇具奇胜之姿的合璧产品,为金银器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玉翠:冰清玉洁,珠圆玉润
“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自古以来玉便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人们对翡翠玉石的爱好,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晶莹剔透、色彩艳丽、令人赏心悦目的饰物,还因它的品质——君子比德如玉。
在宝石学中,人们把玉石分为两个大类: 玉和狭义的玉石。属于玉的只有两种,即翡翠(也称硬玉)和软玉,按颜色的不同:又分白玉,白玉、碧玉、墨玉,其他如玛瑙、卡髓、岫玉、绿松石、青金石等等则均属于一般的玉石。
在中国古代,玉乃是国之重器,祭天的玉壁、祀地的玉琮、礼天地四方的圭、璋、琥、璜都有严格的规定。玉玺则是国家和王权之象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
历代玉石翡翠还有着丰富的吉祥图案,包括人物、器物、动物、植物等,表现内容有祈求福寿吉祥、平安如意、多子多孙、升官发财、喜事连连等,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陶瓷:富贵雍容,声名远播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 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原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中国馆藏古代陶瓷精品更是精美绝伦,声名远播海内外。
唐代-越窑
五代十国-秘色窑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历经数千年朝代更迭,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质朴纯净、蕴涵勃勃生机的原始陶器;古朴沉稳的魏晋青瓷;富贵雍容、清雅俊秀的唐宋瓷器;温文尔雅、精美绝伦的明清青花……
元 – 青花
明 – 斗彩
中国古陶瓷艺术与时代审美需求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华夏民族深厚绚烂多彩的陶瓷文化,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铜:古朴沧桑,底蕴深厚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且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中国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历近15个世纪。其中商周时代的礼器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
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机器生产无法取代“匠人”的,是用手工制作的产品,每一件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是现在不少传统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中国传统工艺,希望这些手艺能够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