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来安施官镇苏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厂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筹备着2022年的育苗工作。
一台印刷机、一组滚轮、一个漏斗,构成了“水稻印刷机”,工作人员将稻种通过漏斗输送到印刷机的纸张上,印刷机便像打印机打印报纸那般,缓缓地打出长长的“稻卷”,一排排稻种在纸上整齐排放,宛如一行行整齐划一的汉字。再经过切割、传送带运输,稻谷就被平坦铺到装有土壤的秧盘里,最后洒上薄土掩埋。至此,育苗的前期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贾兴柱正操作无人机播撒肥料
“过去的育苗方法存在用种量大、秧龄期短、秧苗素质差等问题。”合作社负责人贾兴柱一边熟练操作着机械一边介绍,过去的机械化育苗因为机插秧比例低,杂交水稻播种不均匀,导致稻种用量大,种子浪费比较严重;又因为杂交水稻价格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为了降低育苗成本,贾兴柱多次外出调研学习,在了解到“水稻印刷播种技术”后,立即进行了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第一时间引进并改良了水稻印刷播种机。
贾兴柱在调试轨道运秧机
“引进印刷播种机之后,因为纸张上有食用胶,所以稻种能够稳固地黏在上面,并且能够实现精量定位播种,使稻种分布更加均匀。”贾兴柱自豪地说道,与过去的育苗方式相比,印刷播种的方式可减少种子用量三分之一,每亩节约种子成本约30元,除去种子加工和纸张、胶水消耗的成本,每亩大概可节约成本27元。此外,使用“印刷机”育苗可延长秧龄半个月左右,延长了育秧时间和苗壮时间,秧苗品质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升,使得水稻产量能够实现亩均100斤的增产。
贾兴柱在调试水稻印刷播种机
“我平时就爱琢磨,为了让印刷播种机更契合我们的种植习惯,我就在这台印刷播种机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小发明。”贾兴柱略带自豪地说道。之前的育苗播种机,不能自动切断“印刷纸”,制作出来的往往是10多米的“稻种长卷”,往往需要足够大的田地才能进行育苗工作。贾兴柱在印刷播种机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自动切割的结构,改进后的印刷播种机,能将稻卷加工在一个个不到半个平方的秧盘里进行“暗化催芽”,极大地缩减了育苗场地,同时也保证了稻种的发芽率和发芽质量。
感受到水稻印刷技术带来的便利和高效后,贾兴柱继续进行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探索新型农机技术,完善农业种植的配套设施。
“轨道运输车”便是贾兴柱团队自主研发的又一项法宝。过去培育出来的秧苗靠的是人力搬运到田地里,再放在插秧机上进行播种,既费时又费力。而有了轨道运输车之后,可覆盖田地的每一个角落,直接实现定点运输,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
施官镇桃庄村的种植大户汪金明作为轨道运输车的第一批用户,最先感受到这项发明为农民带来的便利。“我可真是捡到宝了,以前用插秧机插秧,一台插秧机要配好几个人手负责搬运秧苗,现在只需要2个人就能轻松完成运苗工作。”汪金明高兴地说道,“不仅如此,由于效率比较高,还能给我节省不少综合成本。我承包了500亩的田地,过去需要5台插秧机连续作业三天才能勉强完成插秧工作,现在只需要4台就完全够用了。”
据了解,贾兴柱经常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农业知识学习和农业技能研修,目前掌握了植保无人机作业、精量播种机播种、履带车开垦田地等新型农机技术。
“政府对他们合作社比较关注,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照顾。一方面,每年农忙时,他们会运用这些农机帮助周边的种粮大户进行施肥、播种、收割等作业,增加种植户的收入。另一方面,他们还积极推广这些新型农机技术,提升农业种植的现代化水平,以先进农业技术推动‘守住口粮安全’的落实。”施官镇农业分管负责人钱德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