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7月,蒋介石送到何香凝邮来的一件包裹,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件女子的裙装。
何香凝在裙装上洋洋洒洒写下一首诗: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这简直就是指着蒋介石的鼻子,大骂他还不如女人有骨气。
蒋介石的手下人都气坏了,纷纷表忠心,说一定会把何香凝抓起来,狠狠处置。
但蒋介石摆了摆手,说:算了,这个“大脚婆”,我可惹不起。
何香凝到底为了什么事,居然如此痛骂蒋介石?
她又有何本事,让蒋介石都不敢招惹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奇爱国人士何香凝女士的一生。
另类闺秀九小姐
1878年6月27日,香港富商何家之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何家父母对这个女儿寄予厚望,希望她可以长成宜室宜家的大家闺秀。
这个女婴,就是何香凝。
何香凝长到六岁时,按照当时的社会习俗,父母准备给她缠足。本来是为了女儿以后能嫁个好婆家,但却遭到了何香凝的强烈反抗。
当时的小何香凝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要把她健康的双脚,硬生生地缠成畸变、可怕的形状。
为了保住自己健康的身体、能自由自在地奔跑,年幼的何香凝第一次觉醒了斗争意识。
白天,母亲让嬷嬷给她缠好足,到了晚上,何香凝就会自己拿着剪刀把布条剪开。到了第二天,母亲发现之后,又会让人再给她缠上。
缠足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女子健康的双脚,要被硬生生地折成小小的一块。
何香凝的奶妈不忍心她这样反复受苦,劝她不要再放脚了。
但何香凝不怕这种痛苦。或者说,为了自己的权利,她宁愿和这种痛苦对抗,直到自己获胜为止。
她的倔强和坚持让父母非常头疼,最后,只好放任她长了一双“大脚”。
何香凝的抗争终于获胜了,这也是她第一次品尝到自由的快乐。
这件事让何香凝明白了,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不断地抗争。
后来,她果然不断为自己争取正当利益。
何家父母的思想偏保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但何香凝偏偏很喜欢读书。为了进学堂,她对着父亲一同软磨硬泡,还引经据典:同为女子,花木兰能上战场,为什么我不能进学堂?
她口齿伶俐、才思敏捷,父亲辩不过她,最后终于妥协,把她送进“女馆”读了几个月的书。
后来不能再上学了,何香凝也不气馁。她找来哥哥们的旧课本,自己在家学习,竟然渐渐成了小有名气的才女。
晚清时,国家内忧外患。清廷为了自救,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进步思想。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也随之传进了国内。
这种思想,在当时老派保守的社会主流看来,无异于是“异端邪说”。但何香凝却很推崇。
随着她渐渐长大,她越来越觉得,女子和男子没什么不同,理应受到和男子同等的对待。
这个时候,何香凝已经成年,到了应该成婚的年纪。她的这番“男女平等说”,加上一双未缠过的“大脚”,吓退了不少门当户对的公子少爷。
何香凝成了香港一带有名的“老姑娘”,父母为她的终身大事着急上火,她自己却满不在乎。
她告诉父亲:要是嫁给一个不理解、不尊重自己的人,那一辈子才是真正的悲哀呢。
何香凝的坚持、勇敢、顽强可见一斑。
不过,何香凝还是很快就遇到了她的“真命天缘”。
当时,广东有一户姓廖的华侨,有一个儿子,名叫廖仲恺。
廖仲恺从小在美国旧金山长大,受西方先进思想影响较深的他,深切地明白缠足对女子的危害。
到了婚配的年纪,廖仲恺直接告知家中长辈:宁娶天足女子,不要小脚新娘。
廖仲恺的要求,在当时也是非常另类的。
恰好廖家长辈听说,香港何家有个天足的九小姐,于是特地前去求婚。
两个年轻人见了几面,情意渐浓,1897年,在双方亲友的祝福下,廖仲恺和何香凝结为了夫妇。
成婚之后,两人非常甜蜜。廖仲恺思想进步、开明,主动鼓励何香凝去读书。当他发现何香凝喜欢绘画之后,还鼓励她向岭南派画师伍懿庄求学。
何香凝在绘画一道上非常有天赋,日后更是成为了我国一代书画大家。
不过,比起她在书画上的成就,更让人崇敬的,是他们一家人为解放中国而做出的努力。
革命伉俪
1898年,为了自救,清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但遗憾的是,这次变法仅仅一百天,就彻底宣告失败。
眼见国家越来越破败,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要想自救,必须先找到正确的道路。
而此时,邻国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却来越昌盛。为了寻求救国之路,众多仁人志士东渡日本,探求兴国之路。
而廖仲恺也正有此意。
此时他和何香凝结婚才几年,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要是此时提出去日本留学,他担心何香凝不同意。
何香凝却告诉丈夫:我们女子也有救国的心。我不仅要送你去日本留学,明年我自己也要去留学的。
她变卖了自己陪嫁的珠宝,筹集到一笔费用,和丈夫先后前往日本进修。
在日本,夫妇俩结识了苏曼殊、秋瑾等一大批好朋友。他们心中都怀抱着拯救中国的愿望,但却如散兵游勇一般,没有一个正确、统一的纲领。
直到1903年9月的一天,在一次聚会上,何香凝夫妇偶然见到了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正是为了传播救国思想而来。他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给何香凝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是在这时候,何香凝第一次听见“民主”这个词汇。
这时她才明白,原来自己所追求的世界,就是“民主”的世界。
何香凝和廖仲恺找到了愿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决心追随孙中山先生。
1905年,何香凝夫妇协助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中国同盟会。何香凝也是同盟会的第一批女成员之一。
不仅如此,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何香凝还辞去了家中的佣人,主动把自己租住的房子贡献出来,作为同盟会的联络站。
根据何香凝女儿廖梦醒的回忆,每次同盟会成员聚在家中开会时,为了不暴露大家的行踪,何香凝光是把门口的鞋子藏起来就要一个小时。
正是因为何香凝夫妇的赤诚,他们成了孙中山先生值得信赖的革命伙伴。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重。临终前,他把何香凝叫到窗前,将宋庆龄托付给何香凝夫妇照顾。
孙先生如此信任和看重,何香凝泣不成声,但她依然坚定地说道:我必定会誓死拥护先生的主张,用心照顾好宋庆龄女士。
但谁也没想到,孙中山先生尸骨未寒,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就藏不住了。
他明目张胆地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意志,置民族团结于不顾,开始明目张胆的屠杀共产党员。
作为孙中山先生最忠实的追随者,何香凝夫妇简直怒发冲冠。
他们俩多次在公开场合怒斥蒋介石,希望他能早日回头是岸,继续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的事业。
这番苦口婆心,不但没有劝回蒋介石,反倒激怒了他,让他起了杀心。
但何香凝夫妻俩是国民党元老,如果公开诛杀他们,势必会引起国民党内部骚乱。蒋介石刚掌控国民党,还处在民心不稳的阶段,他不敢冒这个险。
但他也没有因此放过何香凝夫妇。
1925年8月20日,蒋介石派出特务,在何香凝夫妇参会的路上,开枪打死了廖仲恺。何香凝侥幸逃过一劫。
廖仲恺惨死街头,蒋介石竟然还假惺惺地派人来安慰何香凝,表示一定会查出凶手。但何香凝已经看清了蒋介石政府的虚伪,更不会受他蒙骗。
蒋介石拿她毫无办法。
要知道,何香凝脾气之硬、性格之刚直,就连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她也敢直接掌掴。
原来,1922年,粤系军阀陈炯明妄图造反,炮轰了总统府,抓走了廖仲恺。
为了营救丈夫,何香凝找到国母宋庆龄,和陈璧君一起商讨营救事宜。
陈璧君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对何香凝说:你就盼着北伐失败吧,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廖仲恺救出来。
何香凝气急了,当着宋庆龄女士的面,抬手就狠狠打了陈璧君一耳光,说:就算情势如何紧急,我也不会为了家人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陈璧君是出了名的悍妇,仗着丈夫汪精卫的权势,大家基本都不敢招惹她。
但何香凝这一耳光打得有理有据,并且大义凛然,陈璧君不仅不敢和她胡搅蛮缠,反而态度谦虚地道了歉。
劝君莫惜头颅贵
如果说,蒋介石之前是因为权势未稳,才不敢和何香凝正面起冲突的话,那么之后,就是真的惧怕她的凛然正气了。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大部分地区,并且对我国华东地区虎视眈眈。
一时间,就连民间百姓都开始自发抵抗日货了,可蒋介石为了手中政权安稳,竟然对驻守东北的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反而大肆围剿共产党人。
不仅如此,1935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竟然和日本人签订了“何梅协定”,主动从华北地区撤兵,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如此丧权辱国的协定,引起了全国公愤,何香凝也气得不行。
此时,她远在国外,不能直接冲到总统府扇老蒋的耳光,就直接找出一条布裙,在上面洋洋洒洒写下一首诗,然后寄到了蒋介石的办公室。
这首诗里,她明明白白地讽刺蒋介石,要是没胆子,就换下军装,让女人们来杀敌作战好了。
随着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副对联: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表字中正,可是何香凝却把他比作厕所里的臭石头,简直是把他的脸面放在地上踩。
但是就算如此,蒋介石也根本不敢对她动手。否则,依何香凝的脾气,一定会骂得更难听。对上何香凝,他实在是“惹不起”。
何香凝女士虽然是国民党人,但始终同我党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抗战时期,更给予了我党很大的帮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何香凝女士率先联合宋庆龄等二十几位有识之士,公开表示支持。
并且,何香凝女士的支持并不是嘴上说说,更是切实的行动。
战争爆发之后,何香凝女士原本想要投身行伍,拿起武器亲自把侵略者赶走。可彼时时她已经六十岁了,还患有心脏病,实在不能上战场。
对此,何香凝感到非常落寞。不过很快,她就发现了自己可以效力的地方。
偶然有一天,何香凝发现,许多女子和她一样,有心出力,但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上战场。
而前线许多士兵,正因为缺少医药,不得不忍受着身体的伤痛。
何香凝女士茅塞顿开,她把女士们组织起来,又利用自己的人脉,请来医生,对这些有心无力的女孩子进行培训,教给她们一些基础的救护知识。
两个月内,何香凝的战地妇女救护培训班一共培养出了2000余名医护人员。这些人才被分批派往抗日战场,为我国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何香凝女士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很快就注意到了我国军队物资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我党战士的棉衣,极为短缺。
眼看寒冬将至,如果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我军战斗力必定会大大减弱。何香凝意识到这一点,马上呼吁妇女同胞们,为战士们赶制棉服。
白天,何香凝四处奔走,筹集制衣所需要的棉花、布匹。到了夜晚,她也难以入眠,常常守着昏暗的油灯,为战士们缝制棉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在第一场雪落下之前,为战士们赶出了50万件棉衣。
日伪政府很快就注意到了何香凝。
如果说蒋介石还要一点面子,不敢和何香凝正面起冲突。那么汪精卫就是一点脸面都不要了。
很快,何香凝上了日伪政府的通缉名单。为了避难,1938年1月,何香凝不得不离开上海,回到香港。
虽然远在香港,但她心里仍然记挂着战士们、记挂着国家。
何香凝的画作非常具有风骨,在艺术界享有盛名。她就利用自己在艺术界和海外的影响力,号召爱国侨胞们捐款捐物。
衣物、药品、食品、甚至是部分武器,源源不断的物资汇集到香港,再由何香凝打包,送到共产党手里。
这些物资,为我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表示对何香凝的感谢,1938年,邓颖超还专门来到香港看望何香凝。
然而,好不容易望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又悍然发动了内战。
何香凝女士大怒,多次公开致电蒋介石:立即停止内战,与民休息!
但是此时蒋介石已经彻底和孙中山先生的救国之路背道而驰了,他利欲熏心,又怎么肯听从?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
何香凝女士作为著名的党外爱国人士,受邀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
听着耳畔传来的广大人民的欢呼声,何香凝女士热泪盈眶。
历经半生,她终于等到了一个民主的、全新的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何香凝女士积极参与新中国建设,为我国的妇女事业、海外侨胞事业、美术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2年,何香凝女士已经94岁高龄。
她身患重病,在北京的接受治疗。弥留之际,周恩来、邓颖超、宋庆龄、朱德等人,都赶来送她最后一程。
何香凝女士撑着最后一口气,向周总理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要将她的遗体火化。
周总理明白,何香凝女士是想要和丈夫廖仲恺合葬。回想这对夫妻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周总理眼含热泪,点头回答:我明白,不火化,你放心。
得到了周总理的承诺之后,何香凝女士终于带着微笑,与世长辞了。
1937年,毛泽东曾经称赞何香凝的画作“充满斗争之意”,她的人生同样贯穿着抗争。
从封建时代到解放时期,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何香凝女士和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付出了一生。望他们的精神斗争精神永存,望他们的奉献精神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