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其实源自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人体的气血、经络、血管就像一条条运输管道,只有运行通畅无阻,才能滋养全身脏腑,保证身体器官正常运作。
一旦气血不畅,瘀血堵塞,就容易气滞血瘀,再加上痰湿阻滞,就容易长各种包块、结节甚至肿瘤。
而痰湿又与脾胃有关,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一方面除了要控制情绪,让肝气运行通畅;另一方面,我们就要做到强壮脾胃,脾胃好了,就不容易生痰湿。
那就需要黄芪的助力了。
说到黄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一味药物。
黄芪,古时候也写作“黄耆”。
耆代表长者,人到了六十岁以后,才能称作“耆”,所以黄芪在中药材里算是一位“长者”。
清朝皇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
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且可以补肺气,强壮肺的功能,肺气足了,痰湿更容易被宣散出去。
国家级名老中医郭老,曾在养生节目中,推荐过一道茶饮——黄芪山楂饮,这也很适合癌症患者饮用!
但既然黄芪已经有那么多功效,那为什么还要配合山楂呢?
山楂,是药食同源之物,也是大家日常熟用的健胃消食之物。它还具有降血脂、血压等作用,同时也是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
由于黄芪是补气之王,人体气足后,血液才会正常推动运行,配合具有活血化瘀之效的山楂,两者相配,则可以更好的益气活血、化瘀!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黄芪山楂饮的做法和禁忌。
《黄芪山楂饮》
取黄芪20克,山楂10克。
用冷开水冲洗后,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400毫升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服完可加沸水继续冲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群不适合用黄芪。
体内有热的人,不管是实热还是虚热,只要有热,比如胃火大、有口气、脾胃有湿热的,大便冲不干净的,都不太适合用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