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怎么抵御‘倒春寒’”,作为话题冲上了热搜,连带着“春脖子”这种纯属于地方性的民间称呼,以及“春脖子短,早回暖,常常会有倒春寒”的谚语性说法,也一同跟着小火了一把。今天,@乡村萤火虫也来凑一凑热闹,说说现今的2023年“春脖子”究竟有多少天,是长还是短?会不会有“倒春寒”?
从性质上说,“春脖子”属于谚语性的地方方言。“春脖子”长短的说法,最初只流行在北方地区。是网络的普及,才让“春脖子”的说法被越来越多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熟悉。“倒春寒”是天气现象,也是气象学上的名词,“倒春寒”有GB/T 34816—2017的国家标准。
在没有设施农业和反季节种植的过去,北方地区的冬天大地封冻,冬仨月是种田人可以猫冬的农闲时间。一般情况下,北方种田人都是在春节之后开始着手准备农资,做新一年的种田打算。而人们熟识的冬九九歌谣中又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也就是说,北方多地一般是要等到“八九燕来”之后的10天左右,早前冰封的大地才有可能会完全解冻,上下通融,适合翻耕。再从节气上看,每年到了北方可以春耕的时候,春分早已交节,马上就要清明了。所以说,春脖子的长短看的是当年的春节日到清明节当天总共有多少天。
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指的是,每年春季3——5月间出现的,先暖后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反常天气状况。一般来说,每年3月之后,即使北方地区,正常的情况下平均气温也应该达到10℃以上了。如果不是这样,证明冷空气活动和影响偏强。受冷空气影响,当旬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低2℃以上时,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春寒”。比较公认的“倒春寒”的农业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12℃,维持期大于或等于3天。
就“春脖子”的长短看,凡是立春赶在了春节之后的,就属于“春脖子”长。凡是立春赶在了春节之前的,就是“春脖子”短。2023年春节是公历的1月22日,立春日是公历的2月4日,清明交节于公历的4月5日。这样看来,2023的今年,立春赶在的是春节之后,所以2023的今年应该是春脖子比较长的一年。从1月22日春节算到4月5日清明,总共是有74天。74天就是2023年春脖子的实有天数。
至于说,2023的今年会不会有“倒春寒”?来自天气网的最新信息中给出的看法是,目前暂时还没有办法预测。不过,中国网2月24日有最新的报道说,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日前制定了《科学抗旱春管夺夏季粮油丰收预案》,其中提到了“预计今年春季全国大部气温偏高 ,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春旱”的相关信息。稍早前,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郭安红,针对今年春耕春播期间的天气情况也曾经有过介绍说,我国春季冷暖变化大,部分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较高。河北、山东、广东、福建等地降水可能偏少,不排除出现阶段性春旱的可能。黑龙江、吉林等地降雨偏多,需警惕春涝发生。云南东部、贵州西南部可能会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