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保你平安》正在热映,讲的是一位去世的女生被造黄谣,大鹏饰演的小人物魏平安挺身而出,四处奔波为她洗刷名誉的故事。不少网友表示,现实中的造黄谣事件终于被搬上了大银幕。近年来,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实施造谣传谣行为的成本越来越低,不少类似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女性群体更是饱受其苦。
电影《保你平安》中的台词
近年来发生多起针对女性的“黄谣”
——3月,连续发生两起男大学生P图侮辱女性事件
苏州大学官微回应
3月17日晚,网络平台出现苏州大学一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的网帖,引发舆论关注。3月19日凌晨,苏州大学最新回应称,经调查核实,该校学生赵某某违法行为属实,公安机关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后续将按程序办理。
南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微回应
近日,网传南华大学一男生P女同学不雅图片牟利,引发网友广泛关注。3月21日,南华大学给予该校本科应届毕业生何某某开除学籍处分,根据相关规定,该校将依规取消何某某2023年推免生录取资格,后续将按程序办理。3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发布关于取消何某某推免生录取资格的通告。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为学校及时做出的处理点赞,“干得漂亮,造黄谣的人活该就这个下场。”“南华和中科大给以后此类事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但是也有网友表示担忧,“后续男孩子会不会愤怒什么的对女生进行报复,很怕女孩子被报复。”
——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事件
2020年7月,吴女士(化名)在小区快递驿站取快递时,被男子郎某偷录视频。郎某随后与朋友何某编造了“女子出轨快递员”的聊天内容并发至微信群,谣言经由转发、加工,疯狂流散。
2020年8月7日,吴女士报警。2020年8月13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经查,出于博眼球目的,嫌疑人郎某与何某(男,24岁)捏造了暧昧微信聊天内容,并将摄录的吴女士视频和聊天内容截图发至微信群,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已对郎某、何某诽谤他人行为分别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2020年10月26日,小吴委托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晶晶向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及证据材料,要求以诽谤罪追究郎某和何某的刑事责任。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郎某、何某诽谤案庭审现场。
2021年2月26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将被告人郎某、何某涉嫌诽谤一案向余杭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4月30日,“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一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两被告人郎某、何某犯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两被告表示服从判决,认罪认罚。
——红发女孩看望爷爷被批“陪酒女”事件
2022年7月,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郑灵华第一时间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医院,与病床上84岁的爷爷分享这一喜事。
她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分享。直到第二天,她被私信“轰炸”了,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盗用,已在各个平台扩散。这些图片和视频,给她带来了很大困扰。各种不堪入目的评论接踵而至:有营销号搬了她的图,编出“专升本”的故事,卖起了课;有好事之人,说她是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还有人甚至攻击她生病的爷爷,而这仅仅是因为她染了一头红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灵华坦言,之所以把头发染成粉色,只是想拍本科毕业照时更好看一些。大规模的网暴给郑灵华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此后,郑灵华一直在网上收集证据,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让网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2023年2月19日,有自称郑灵华多年好友的网友爆料:“因为网暴加校园暴力,我的朋友郑灵华,她的生命永远地停在了2023年1月23日。”
为什么造别人的黄谣?
有人说“只是开玩笑”,有人说“我这个人本来就有点心理变态”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杭州被造谣出轨女子案件中涉事人郎某称,视频与截图发布几天后,他在群内承认上述内容为伪造,只是开玩笑,希望群成员不要当真,更不要转发。然而不知情的网友陶某将该视频与截图整合后,传到了另一个微信群,随后广泛传播。流传的出轨故事中,吴女士被虚构成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是两次主动勾引快递小哥偷情的“风骚少妇”。
然而就是这所谓的“开玩笑”给涉案吴女士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女士表示不仅找不到工作,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她无法控制情绪,去医院后,医生诊断她已有抑郁症状。生活中,身边的人总会无意间提起这件事,她无处可逃。吴女士说:“我非常努力、谨慎地活了28年,一夜之间,因为别人的一句玩笑话,我所有的努力都归零了,甚至觉得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近期发生的苏州大学生造黄谣事件中,受害女生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找到幕后黑手赵某某。赵某某亲口承认了造谣,而且还说:“我这个人本来就有点心理变态好吧,我也不遮遮掩掩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等到来自赵某某的任何道歉。
媒体:惩治“按键伤人”,要有足够硬的“拳头”
今年全国两会上,“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从严追诉网络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4万人。
“整治网络谣言不仅是网络生态治理的重点,也是维护网民权益的需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也针对网络谣言治理制度建设提出建议。
她认为,当前网络谣言治理仍存在立法空白,如刑法对“严重后果”及“重大损失”等没有明确界定,缺乏针对“网络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明确规定,难以实现精准打击;此外仍欠缺统一的互联网基本法或专门针对网络谣言的法律,造成了造谣成本低、辟谣成本高的现状。她认为条件成熟时可出台专门的《防范和惩治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条例》,以提升打击网络谣言的权威性和力度。
今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了“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这是一个由造黄谣而起的恶劣案件,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以诽谤罪立案,推动自诉转公诉,确立网络人格权保护公诉原则。
3月22日,针对苏州大学一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事件,半月谈刊发评论《造黄谣被开除处罚太重?‘按键伤人’绝不是小事》,文章指出只有鲜明的态度、严厉的惩罚,才能让学生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足够硬的“拳头”、足够大的代价,才能让想要伤害别人的人收回恶意的双手。事实上,从当事女生的发帖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自己的行为赵某某并没有悔过之意,在被发现后不仅没有对当事女生表示丝毫歉意,甚至还让人劝其不要传播。对于“按键伤人”的案例,只有坚决打击,从严处置,才能形成震慑,让按键之手不能肆意妄为,进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构建良好网络生态,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大众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