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刷到了一个视频,看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郑州一个20岁左右的女大学生小梁感觉心里不舒服,身体也感到很疲累。她将自己的症状告诉父母后,本以为会得到他们关心的话语。结果家人不但不理解,反说她作,直接回了一句“你有病吧”。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让她的心理压力愈发严重,等到她去医院挂号就诊时,已到了中度抑郁症的程度。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当医生打电话把女生的病情告诉她父母时,得到的却是同样的回应:“你有病吧”,他们怎么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心理疾病,并且认为小孩子家家的,哪这么多事儿?肯定没事做,闲出来的毛病。
很多网友评论这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竟然如此狠心。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忽略孩子说心里不舒服,根本原因是大家普遍对孩子抑郁这件事没有足够的认识。经常忽视它的严重性,总觉得抑郁是孩子矫情、心理承受能力低、青春期叛逆等,直到问题严重了才开始后悔。
人民日报曾统计过一个数据:“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30.28%。”也就是说,每5个青少年,就有一个可能患上抑郁症。
而引发抑郁症的主要来源是孩子的情绪压力以及亲子关系。
孩子抑郁,不仅是他个人的世界崩塌,更有可能带来一个家庭的破裂。所以在他有抑郁的表现时,我们要提前发现,提前介入。抑郁症比起治疗,更有用的是预防。
当他出现以下这3个表现,我们要敲响警钟。
1
当孩子很懒,表现出一副很累的样子时
央视纪律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症》中,有个叫苏麒的孩子,他从县城考到北京的大学,励志又优秀。
但是大一,这个孩子突然抑郁了。苏麒说可能是因为来到大学后一下失去了目标,周围的人又都在努力,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压力。
在学校里两次尝试自杀被获救后,苏麒变了。他每天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天天打游戏,甚至还觉得打游戏也没有意思,收获不到乐趣,但是对其他事情更是毫无兴趣,游戏也仅仅是打发时间。
“丧失了所有的情感,我很难快乐,我不会快乐,我只会焦虑和难过。”苏麒说。
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那时候的苏麒变得很懒,不爱运动甚至都不想动,不愿意出门,天天闷在家里,还整天躺在床上睡觉。为此妈妈还多次感到心里不满,却没想到,孩子不是懒惰,而是生病了。
抑郁症会让孩子丧失所有的情感,陷入黑暗。
正是抑郁的黑暗和无力,把孩子的生息和情感全部偷走了。所以当孩子开始变得懒惰,成绩突然一落千丈,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重视起来。
2
当孩子经常失眠时
还记得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里面的学霸乔英子吗?她抑郁最开始的症状也是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第一天睡不着一直睁眼到天亮,第二天第三天……
在新的一年里,别人都在许下新年愿望,而她只希望明年自己可以睡一个好觉。到后面,英子甚至出现幻觉,眼前时常出现隔壁家孩子丁一跳楼的画面,精神也开始不稳定。
调查发现青少年抑郁症主要的表现有: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入睡困难。这些习以为常的问题,不要忽视。
当孩子持续保持着这个状态,我们就需要思考:孩子是普通的生病了还是抑郁了。
3
当孩子有自残行为时
央视纪律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症》中,还有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孩子,叫做子烨。
从初一开始,子烨就开始出现出现抑郁情绪和一定的躯体症状,但是不严重。父母没有重视,也不以为然。
我们总是会认为孩子的不对劲就是青春期的叛逆,子烨的父母或许也是这样认为。不重视不理解不相信,这给子烨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
子烨说:“父母不理解的那段时间里,自伤并不稀奇。”
她是班上的宣传委员,有一把弹性的剪刀。但是有一天盖子不见了,因为找不到盖子,她开始感到焦虑,直到怎么都找不到的时候,内心焦虑的程度也无意中越积越多。
怎么才能冷静下来?她拿起了刀,划了一下手指,看到鲜红的血液,内心突然就冷静了。
不仅仅子烨,抑郁症的孩子,很多都会自伤。对于他们来说,自伤似乎是一种解脱。
面对如此高发的儿童抑郁症,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讳疾忌医、不愿面对孩子患病的事实,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专业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孩子抑郁呢?下面给大家分享3点建议:
1
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争吵。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更加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2
教会孩子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情绪的变化,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面对不好的情绪时,作为父母,我们要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接纳孩子的情绪。
让孩子明白这世上是没有完美的事的,遇到不如意的情况时,要以平静的心情去对待。
3
了解抑郁症,及时发现和应答孩子
如果我们早一些发现孩子有抑郁情绪,孩子就不会重度抑郁了才去看病,甚至到自杀才被发现。
一项关于抑郁的调查中显示,在“使你的病情恶化的因素”里,出现最多的是“家人不理解我的病情”。
身为父母,我们要了解孩子,及时应答孩子。当孩子第一次呼救的时候,就要相信他回应他,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很难将“抑郁症”放在他们身上。但很难,并不代表没有,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千万要引起重视。
所以,家长一定要明确一点:
抑郁症不是作,更不是矫情,它只是一种很难自愈的情绪障碍,会出现在各个年龄群体之中。另外,我们要多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的苗头,要及时做心理疏导,必要时要带孩子寻求专业帮助。
总之,将青少年抑郁症当回事,才是对孩子、对自己、对整个家庭的一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