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任何具有偶像崇拜和经典崇拜的宗教,都属于迷信。迷信包括宗教迷信和世俗迷信两种。迷信的本义,是信了不该信的东西。迷信行为的核心,就是不敢批判,就是服从权威。
而什么是不迷信呢?
对我来说,就是保持绝对的、纯粹的理性,永远在怀疑与探索的路上,永远在否认和自我否认的过程中,即使祖宗有错,我一样批判和指正。尊重不代表盲从。即使是千万亿年的传统,如果有缺陷,哪怕经历痛苦,我一样会选择抛弃它,不受制于感情,不被强权、爱好、习俗、环境、利益、权威、思维定式、意识形态所约束。
对于任何伟大人物和伟大著作,我都以唯物辩证的思想去看待,绝对不会认为其是至高无上、不可触碰的真理。
哪怕是第一权威,我也会去努力的“超越它”。
总之:
不敢说,不愿意说,服从权威人物、观点,对经典著作的盲从,就是迷信。
比如,即使是最进步的禅宗,依然不敢迈出否认的最后一步。
其实,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归根到底都是迷信。
比宗教层次更高一个档次的,是哲学。这是学术界的集体共识。
哲学并没有那么神秘。哲学是立足于人的生活和实践,在生活和实践的基础上,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以及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定位,进行的研究和归纳。
在古代,由于历史局限性,科学方法还没有诞生,思考的人没有科学工具,所以不懂得科学实证,只能进行一些循序渐进的思辨活动,其中一些思辨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这种思辨过程锻炼了人的想象力,有大量的推测和联想,继而提炼出一些纯粹的、有价值的逻辑分析方法(如奥卡姆剃刀原则),指明了方向,偶尔也会有某些推测观点与后世的科学理论出现高度的“类似”,代表了古人思想中的中初级智慧。同时也伴随着对一切事物的无穷无尽的分析、猜想、否定和批判。
对于伟大人物和权威著作,哲学是不那么感冒的。
对于哲学来说,即使是宗教,或者任何一种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 ,哲学都不会认为它们是最后的真相。
哲学里面没有“教主”。
因为哲学不认为有“尽头”。
而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认为有“尽头”。
宗教的“尽头”,就是世界有终极解释、最高解释,一切都可以到自己的信仰或者“神”那里去寻求答案。
而哲学认为,想象力是无穷的,探索是无穷的,没有任何事物是神圣而不可被质疑的,甚至连本身都可以被怀疑的,世界是没有“尽头”的。
宗教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
哲学则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尽头。
这,就是宗教和哲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