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又称莴苣,是菊科莴苣属,莴苣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是冬春主要蔬菜之一。
莴笋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
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
莴笋和莴苣有区别吗?
莴苣:
莴苣是菊科,莴苣属,莴苣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起源于地中海沿岸,据推测可能是由中东传到欧洲,约在5世纪传入中国,11世纪已有紫色莴苣的记载。
起源:
据宋代陶穀《清异录》记载,莴苣是由西域呙国使者传入我国的。书上还说因为莴苣的茎长得像老笋,所以后来又称莴笋或者青笋。
这里的“呙国”是一个西域小国,莴苣作为当时重要的作物交流成果引进到我国。
在当时,人们主要食用莴苣的叶子。相传,由于莴苣叶子的口感与中国古代的“苣菜”相似,再加上来自呙国,所以人们称它为“莴苣”。
通过在我国的长期栽培,莴苣逐渐演化出茎用类型——莴笋。
莴苣有许多栽培品种,但在分类学上都是作为栽培变种来处理的。
如莴笋,茎粗或极粗,供食用以及制备酱菜,叶作蔬菜用;卷心莴苣,叶圆形,彼此抱卷成甘蓝式叶球;生菜叶长倒卵形,密集成甘蓝状叶球,作生菜用。——《中国植物志》第80(1)卷 (1997)
莴笋的典故
据《清波杂志》记载,有一名为卓奄的和尚,靠种菜卖钱度日。一天中午,他正在田边小睡,忽然梦见一条金色巨龙飞进了他的菜地中,啃食莴笋。
卓奄猛地惊醒了,田地里并没有龙的出现,但他的梦依旧历历在目,心想定是有贵人来临。于是,便向莴笋田走去,只见一名相貌魁梧的人正欲取莴笋。他赶紧谦恭地走上前去,取了大量的莴笋赠送给这位陌生人。临别时叮嘱说:苟富贵,勿相忘。那人答道,异日如得志,定当为和尚修一寺庙以谢今日馈赠之恩。
此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为帝后,专程派人来寻找卓奄,并在莴笋地旁修建了“普安道院”。
油麦菜和莴笋叶有何区别?
生活中不少人都会将油麦菜和莴笋叶混淆在一起,不能真正区分开来。
油麦菜,别名油荬、香水生菜。原种产于地中海沿岸。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油麦菜长得跟生菜和莴苣都有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是菊科莴苣属,是莴苣大家族的一员。从血缘关系看,油麦菜属于叶用莴苣的一个变种——长叶莴苣。
油麦菜和莴笋叶的区别,可以总结为下面这几点:
油麦菜叶表面光滑;莴笋叶表面凹凸不平。
油麦菜的叶子细长平展;莴笋的叶子宽大。
油麦菜的肉质茎又细又短;莴笋茎的叶子一圈一圈,肉质茎比油麦菜的粗。
莴笋叶和油麦菜叶清炒之后味道不同,油麦菜比莴笋甜。
油麦菜和莴笋相比,蛋白质含量高40%,胡萝卜素高1.4倍,钙含量高2倍,铁高33%。锡含量是莴笋的1.3倍。
我国莴苣培育有何新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光生物学团队与国外科研单位合作,系统阐述了莴苣的生物活性物组成及健康功效,并综合分析了采前与采后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据杨晓博士介绍,莴苣是设施水培及植物工厂等受控环境下栽培的主要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通过优化采前与采后栽培管理可有效改善莴苣功能成分,提升莴苣营养品质,为居民提供健康营养的蔬菜产品。
该文综合分析了莴苣生物活性化合物组成与含量,如类黄酮、类胡萝卜素、B 族维生素、抗坏血酸、生育酚和倍半萜内酯等,以及不同栽培类型(皱叶生菜、奶油生菜、结球生菜、直立生菜、莴笋)之间的差异;阐述了莴苣在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糖尿病、抗炎症、抗癌等方面的功效;系统解析了通过优化采前栽培技术(如光温管理、肥料管理、遮荫等)以及采后管理(如成熟度选择、鲜切加工、贮藏条件)等措施对莴苣特定品质成分积累的影响,并对提升莴苣品质和健康功效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深入解析莴苣的营养品质形成及健康功效,进一步优化莴苣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