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就业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与学校待就业人数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一方面很多单位每年对于招聘的目标都无法全面完成,另一方面学校有大量的毕业生无法就业,这两种情形并存,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学校培养专业和社会需求专业人员的不匹配造成。
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背景的人员来讲,每年都是就业岗位供给不足,造成很多人员无法按时就业。所以也产生了大量的毕业生去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但是这两类考试虽然面向的人员数量众多,但最终录用的人数数量是有限的,竞争激烈的特征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
这几年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制度的规范化,通过特殊渠道进入的人员数量下降,对外公开考试招录扩招,这对于考生来说虽然是好事,但是不得不面对待就业人数数量众多的现状,最终被录用人员的占比还是比较小的。
除了机关事业单位考试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财政供养人员的录用考试,比如“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岗位、特岗医生和特岗教师等。
今天我们围绕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的相关知识来展开介绍,来分析其是否属于体制内?是否值得报考?等问题。
一、什么是“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都是基层服务岗位考试。具体来讲,
三支一扶是毕业生基层落实政策,选用大学毕业生去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支农、支教、支医以及扶贫。
三支一扶的政策依据,主要是原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一般“三支一扶”的服务时间为两年,人员为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在未派遣毕业生毕业不超过两年的人员,主要安排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从事三支一扶工作。所以三支一扶本质上讲是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村官是国家从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党员或优秀学生干部从选拔人员到农村基层工作,培养农村建设骨干人才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村官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3月,中组部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这也是在之前很多试点实践的基础之上在全国推行的实施工作意见。
大学生村官的性质为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非公务员身份。
所以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并不属于国家编制管理范围之内的人员,但是其工资待遇均是来源于财政预算供养,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二、“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是体制内人员吗?
三支一扶项目和大学生村官都是国家充实基层建设的重要配套人才制度体系,但这些人员都不纳入到编制管理,享受的社保也并非是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类人员并不属于体制内范围人员。
从财政预算供养体系来看,这两类人员虽然都是财政供养范围内的人员,但是并不纳入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范围,而是纳入到特殊预算体系中,同时,待遇方面也是与所在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差距较大,所以这也与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很大的差异性。
从人员人事关系流动性看,这两类人员并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的人事流动性。这也就是说,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在其本身范围内没有调动的政策依据,同时也没有调往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机关单位的相关政策。
所以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政府临时性用工方式人员,但是这些人员都是纳入到国家人才范围体系的人员,是国家的后备人才。
三、“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值得报考吗?有什么政策优势?
虽然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都属于体制外范围内的人员,但是这两类人员是最接近于体制内的人员。
每年在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公开招录考试中,都有针对基层服务岗位人员的特设岗位,对于这些人来讲,特设岗位竞争压力要比其他岗位更小,所以更容易上岸。
还有一些地方,“三支一扶”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满之后,考公务员或考事业单位,可以享受加分待遇,这也是鼓励其进入到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举措。
同时,在基层工作的这些时间都被看作是工龄范围,在进入到机关事业单位后,转正定级以及工资级别档次都会将这些工作时间考虑在内。
另外,以上这两种身份,在考研究生中也可以享受加分待遇。
对于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是否值得报考这一问题,我们可能没有确切的答案,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如果在毕业后没有很好的就业方向或者就业单位,可以选择这两类基层服务项目去就业,一方面可以为自己未来公考或者事业单位考试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考研等升学考试提供助推力量。
在这些岗位工作中,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并不是很大,这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考试或者升学考试提供大量的备考时间。同时,这些岗位是有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补贴的,这最起码相对于待业还是有一定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