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业创新,有助于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课内外作业减负。
作业创新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一、生动有效的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
如低年级学生学习《认识钟表》一课后,让孩子们自制钟面;学习《图形的运动》时,让学生用彩纸剪“轴对称图形、平移的小人”等;学习《旋转》之后,让孩子们自制陀螺等。
小学生的数学手工制作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习惯,同时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拉进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再如高年级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去动手量一量生活中具体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或正方体物体的棱长,然后算一算它们的表面积。
数学要为实际生活服务,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出一些练习。如;让学生用纸板制作一个火柴盒,并计算所用纸板面积。最初同学们一听,可能感觉没有什么,制作完后,没有认真看,就算出了六个面的面积,而有的同学则发现火柴盒的总面积和牙膏盒这类长方体的表面积不一样,内槽是五个面,外盒是四个面,应该计算九个面的面积才对,然后把意见不同的学生调到一组让他们自己去讨论,这样做出的正确答案,学生是印象深刻的,通过学生产生意见冲突,到主动解决问题,深刻感受到了遇到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来思考研究。
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二、贴近生活的调查式作业
调查式作业,主要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建议性方案的作业。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思维能力。
高年级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调查式作业可以使学生积累一些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生活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学习“克和千克”一课前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学生去调查一些物品的重量,填在表格中。学生在调查中,对生活中最常见的质量单位及物品的质量要用秤来称,或看包装袋等都要做到认真调查,从而积累了生活经验。
再如学习《数据收集整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绘制统计表并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调查结果。还有为了让学生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可以设计让学生调查环境现状的作业,学生通过访问,查阅有关环境方面的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写成调查报告,通过这项作业,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践证明,“设计好作业,老师在课外要下很多功夫。作业针对性强了,学生的负担小、更高效”。可见,作业设计创新,有利于落实“双减”服务,为学生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