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活”起来 湖北荆门走出农民增收新路径

  中新网荆门3月2日电(张倩龙 吴淘淘)“之前很多土地荒废,现在通过流转都‘活’起来了。”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虾稻种养合作社负责人周长洪如此说道。近年来,荆门市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将荒废的农田流转,化解了土地碎片化、机械耕作难、抛荒撂荒等问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记者3月1日来到荆门市沙洋县,探访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位于沙洋县西部的周店村地处丘陵地带,田块小,落差大,机械化耕种困难,抛荒撂荒情况较为普遍。为改变这一情况,该村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小田改大田,按户连片耕种,平整农田3974亩。平整后大的8亩一块,最小的3亩一块,修灌排渠道13500米、堰塘63口、田间道路12000米。

  周长洪是当地的种植大户,看到当地有很多农田荒废,便流转了1500亩土地。而后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些土地的地力和产量大幅提升,现在每亩可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300—500元。

  “我们将老人无力种植、年轻人外出打工荒废的田流转给大户,拓宽村民增收的渠道。”周店村党支部书记马泽英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依然按照“三权”分置,承包权在村民手中。

撂荒地“活”起来 湖北荆门走出农民增收新路径

荆门市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吴淘淘 摄

  据了解,为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荆门市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补齐农业生产发展短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2023年,荆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7.55万亩,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的70%,预计整体工程将在4月底全面完工。

  “下一步,我们想把多余的土地用来发展集体经济。”马泽英说,村里留有100亩土地,计划用来发展产业,让村民们看到自己种植的成果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从而吸引更多村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03 18:45:55
下一篇 2023-03-03 18:46:0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