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赵斌)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月23日8时37分,在塔吉克斯坦(北纬37.98度,东经73.29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当日19时24分在塔吉克斯坦又发生4.5级地震。
此轮地震是2月份继土耳其地震后的第3次7级以上地震。一个月发生3次7级以上地震,地球是否进入活跃期?
“单独看2023年以来近两个月时间,地震发生偏多,但难以根据如此短时期的地震活动现象就断定地球进入活跃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
高孟潭表示,近100年来,可以完整观测全球大地震数据。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2至14次左右(2022年共计发生11次),8级以上地震1至2次左右。每年大地震发生次数都有一定变化,但只是围绕平均值小幅波动。通过分析近年来地震数据,大地震的活动频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2023年地球的地震活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高孟潭说,2022年地震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海域部分,并不是人群聚集区,也没有带来太多灾害,所以并未引起广泛关注。2023年以来,发生在印尼西部、土耳其以及塔吉克斯坦的地震都位于欧亚地震带,这些区域人群聚集,引起了灾难性后果,所以引发更多关注。
就国际上对地震的研究与观测水平而言,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地震的研究相对深入,中国与这些国家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高孟潭说,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壳板块运动导致板块内部变形和应力积累,是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对其孕育发生过程的研究,不仅涉及物理学,还涉及化学、地球内部观测、探测等多个学科,是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多学科的地震观测包括地震活动、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地下水化学、地下水位等学科的观测台网等,需要大地震发生前对大地震孕育发生的详细观测研究。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多个国际性组织和国家对于地震都有长期预测的规划,预测上出现较大偏差的概率并不高,而短期预测的可预知性以及准确率都有待提升。
对此,高孟潭说,由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复杂性和观测手段的局限性,判定岩体改变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发生断裂、震级规模会有多大等都很困难。这些影响地震发生的关键因素都在距地表十几公里甚至更深的地方。国际上目前的观测技术很难实现直接的观测与研究,只是通过地表的观测推断以及相关数据分析来进行预测。随着人类对地球内部观测能力和相应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相信地震预测水平会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