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株洲,千里沃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13日发布,与以往聚焦农业重点领域不同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摆在突出位置,释放出强烈的重农强农信号。文件紧扣农业的三大要素,即土地、劳动力、资金,提出了一系列重农强农的实施路径,比如开展吨粮田创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等。
事实上,今年一号文件里的诸多提法,有着满满的株洲元素,他们或起源于株洲的基层探索,或在株洲率先试点。这背后,凝聚着湖南株洲在三农领域多年来敢为人先的探索。
土地:建设吨粮田,向亩产要效益
开展吨粮田创建,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
建设吨粮田,正是源于株洲的探索实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工业城市株洲就意识到粮食生产逐年萎缩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果断提出以“调减面积、主攻单产、稳定总产”为目标,建设吨粮田、创建亩产吨粮市。
通过良田、良种、良制、良法“四良结合”的技术方针,加上“扩杂交、育壮秧、保面积、重底肥、抢季节、抓密植、早管理、保平衡”8大技术的应用,到1995年,株洲双季稻平均亩产达1021.11公斤,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稻成建制亩产过吨粮的地级市。
近年来,株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株洲综合试验站和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湘东试验站的研发平台,开展一系列水稻高产稳产集成技术,全面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株洲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水稻单产水平保持在湖南省前列。
一边是技术集成促丰产,一边让农田迈向高标准。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
这与株洲的“手术时间表”不谋而合。从2019年开始,株洲市就对那些田间道路不通、沟渠不畅,以及得不到及时灌溉、排涝的低产田,制定了“旱能浇、涝能排”的康复计划,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4.69万亩。
这些“软硬兼施”的生动尝试,充分体现了一座工业城市重农强农的情怀,也谱写出了稳产保供的金色答卷。
劳动力:深化“三变”改革,激发农民活力
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才能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事实上,以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为主体的农村改革,在株洲早就开始了试点,并积累了改革经验。
2018年,株洲茶陵县舲舫乡官溪村开启了“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打响株洲市“三变”改革第一枪。
在村支两委号召下,官溪村638户农户和13位在外经商人士共同筹集了1200万元股金,成立了官溪洣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将1386亩土地入股到村合作社、农业公司发展水产及黄牛养殖,按期享受分红,“死资源”盘成了“活资产”。
全民参与发展,官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了,农民增收渠道稳定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广大农民对承包地吃上“定心丸”,可以安心进城务工经商,开创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官溪村的资源开发模式,是我市打破制约乡村发展瓶颈,创新发展理念的成功探索。
利好政策频频发力,株洲市近年又出台了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2项措施,连续三年对50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和10个示范项目进行奖补,支持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乡村的“账本”越看越有底、越翻越提气。
资金:创新产权流转交易,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建设农业强国,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激活农村闲置资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号文件重点提到,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早在2018年6月,株洲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湖南第一个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市。经过摸索,株洲市成功搭建全省首个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确定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9大类交易品种进入平台交易。
以茶陵县火田镇卧龙村为例。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因资金困难,规划上马的休闲旅游体验项目一度搁浅。后来,株洲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为村里一块未承包到户的土地完善相关手续后,办理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鉴证书。村里拿到红本本,建设银行茶陵支行提供了184.2万元贷款,让一度按下“暂停键”的项目又活了过来。
长期以来,大量农村产权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加上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面对这一难题,株洲市持续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从强化政策支撑、完善配套措施、健全信用体系等方面,培育农村产权抵质押优良环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株洲市涉农贷款余额达975.27亿元,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流入乡村产业发展的增收田。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将是统领未来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关键词,株洲必会延续一贯的优良传统,贡献更多的重农强农株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