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浏阳置县。
这是一座活力四射的现代新城。1993年的春天,经国务院批准,浏阳撤县设市(县级)。
三十而立,潮起浏阳。
30年来,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儿女,初心不改,奋斗不止。九曲十八弯的浏阳河畔,掀起了改革发展的澎湃大潮。
三十而立,渐入佳境。
30年来,这片5007平方公里的红色热土,焕然一新,精彩蝶变。曾经偏居一隅的贫困县,如今稳居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
三十而立,重新出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时代新征程,149万浏阳人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为高水平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图景而勇毅前行。
浏阳主城骨架一再拉开,实现了从“城在山中”到“山在城中”的转变。
开放发展30年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这是一个春天的故事。1993年1月16日,农历腊月廿四,南方小年,人们正翘首以盼迎新春。北京传来喜讯——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向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浏阳县,设立浏阳市(县级)。”
2月11日,浏阳举行撤县设市庆典,浏阳城里万人空巷,锣鼓喧天。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还举行了一个同样可载入浏阳发展史册的奠基仪式——319国道浏阳段改建工程(浏永公路)开建。“国道县修”,此举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工程预算达2.7亿元,而浏阳当年全市财政收入仅1亿多元,启动资金只有1万元。
况且,建设难度前所未有:需打通蕉溪岭,劈开群山,兴建湖南第一、全国第二长的隧道群。
“凝全市之心,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财,支持319国道浏永公路建设。”面对极端困难,不服输的浏阳人采取集资、贷款、捐赠工资、民工建勤等办法,克服千难万险,用时三年实现全线通车,为山城浏阳破开了一道新的“出口”。自此,浏阳至长沙的路程缩短了17公里,时间缩短至1小时。
浏永公路选在这一天开工,绝非巧合,是浏阳有意为之。
“其建设历程,完美诠释了‘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具体来说是不畏艰难的大胆开拓精神,不等不靠的负重争先精神,团结拼搏的改革开放精神。”曾参与浏永公路建设的干部坦言,正是这一股精气神,让浏阳人团结一心,敢啃硬骨头,攻下一个又一个难题。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是浏阳人最鲜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30年来,浏阳人将这种精神一脉相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浏永公路旁,如今傲然崛起一座位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57位的浏阳经开区。走进现代化工厂林立的园区,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不过是一片荒山野地。
距离长沙市区35公里,距离浏阳市区25公里,在没有主城依托的情况下,浏阳如何在荒山上建成国家级产业园区,开启现代工业之路?
沉睡的土地被悄悄唤醒,创业的豪情给予初创者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没有办公场所就租借,没有人员就抽调,没有经验就摸索。一群“敢霸蛮”的拓荒者,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
彼时,招商引资的氛围并不浓郁。有人建议发挥浏阳的优势,把花炮厂都搬到园区;也有人提出把附近北盛、沙市的服装厂迁过来。
当年的浏阳主政者一锤定音:“我们要搞大厂,引进大企业!”这是浏阳发展现代工业的号角,也是浏阳招商引资最早的呐喊。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浏阳经开区的大发展。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2004年,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到浏阳经开区考察。然而,此后2年,浏阳并未收到明确的反馈信息。
2006年10月,浏阳招商部门主动出击,飞至深圳与周群飞商谈。最终,浏阳以40天内完成118亩地的征地拆迁、平地以及相关配套的承诺——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抢得蓝思落户的先机。
扎根浏阳后,蓝思科技迅速发展壮大,链上配套企业纷至沓来。如今,浏阳经开区已成为聚集1700余家企业的千亿园区。
“无改革,不浏阳。”30年来,从敲响国有土地有偿出让“三湘第一锣”,到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入选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从在全省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到创新探索“路长制”“河长制”……在一项项实践中,浏阳儿女以燃烧的激情,开辟出一段闪光的岁月。
改革乘风破浪,开放步履不停。推动新时代的浏阳发展,必须跳出浏阳谋浏阳。
9年前,在浏阳的积极倡议推动下,首届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会在浏阳河畔举行,拉开了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的序幕。
如今,湘赣边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浏阳明确提出,要建成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奋力担当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领头雁”。
解放思想的步子迈得有多大,浏阳发展的路子就有多宽。过去的30年,浏阳人正是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开创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浏阳现象”,书写了中国改革开放全景中的生动篇章。
制图/王斌
精彩蝶变30年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有人说,读懂了路,也就读懂了浏阳的发展史。浏阳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一波交通建设的高潮。
30年来,浏阳交通区位成功“逆转”。曾经,从城区到长沙需要弯弯绕绕两三个小时,说闭塞落后毫不夸张。
如今,杭长、浏洪、武深三条高速贯穿全境,高速通车里程为全省县(市)第一,各乡镇(街道)15分钟内均可上高速。2022年,浏阳至长沙的快速通道——金阳大道全线通车,城乡公交实现“村村通”,城乡居民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提升。
与此同时,“高铁梦”即将照进现实,高速、高铁、航空“三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格局正在形成。长赣高铁(长沙段)于2022年12月开工,预计2026年建成,并将在关口街道设站;长浏快线有望年内动工,届时浏阳人20多分钟就能抵达长沙火车南站;浏阳永和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项目已于2022年开工。
翻山越岭,大道通衢,如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浏阳从湘东一隅突围出来,面前豁然开朗——
30年来,浏阳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老城区的5.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一市两城”62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10个浏阳城区。
浏阳主城骨架一再拉开,实现了从“城在山中”到“山在城中”的转变。城市“颜值”“内涵”俱佳,图书馆、博物馆合建项目投入使用,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老旧小区焕然一新……近年来浏阳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生态魅力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等荣誉,入选“中国幸福小康县市百强榜”。
金阳新城建设快马加鞭,这是长沙东拓的主战场,也是浏阳城市能级跃升的主引擎。2020年,经长沙市委决策,浏阳经开区与浏阳高新区合并,同时整合周边四个乡镇建设金阳新城。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目标,浏阳正以金阳新城“四个十大”项目为抓手,全力以赴加快5.7平方公里的中心片区起步区建设。不久的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30年来,浏阳乡村面貌翻天覆地。中国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截至2020年年底,浏阳15728户4926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2021年,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浏阳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成为长沙唯一入选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
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浏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绿色生态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2021年10月,浏阳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浏阳大力实施创业富民,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健康食品、现代服务、文化创意、鞭炮烟花等产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推动油茶、花木、蔬菜、水果、烤烟、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创造了大量用工需求和就业机会。
数据里面有乾坤——统计显示,2022年,浏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01元,其中,城镇居民59275元、农村居民43407元。30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07元增长到超过4万元,增加40多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37,远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国2.45、湖南2.42),共同富裕的势头前所未有。
精彩蝶变,带来的是满满“浏阳范”的幸福。
金阳新城将成为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图片均为浏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突飞猛进30年 从贫困县到“尖子生”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
“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人历来勇于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
1996年7月,刚刚摘掉“贫困帽”的浏阳,就勇敢地发出了“进百强、冠三湘”的誓言。
10年后的2006年,浏阳终于得偿所愿,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名列第92位。
此后,浏阳连年上榜并保持快速进位态势。尤其最近10年,从2012年的第60位,先后挺进全国三十强(2015年第28位)、二十强(2016年第19位)、十强(2019年第10位)。
“浏阳是全国百强县中进位最快的县(市)。”浏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百强竞争犹如高手论剑,越往顶端走进位越艰难。
快马加鞭未下鞍,最近三年,在疫情反复及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浏阳依然保持每年前进1位的好成绩——至2022年,浏阳已跃升至全国第7位,可谓稳居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
从贫困县到“尖子生”,浏阳是如何做到的?
发展经济是最大的实事。这些年来,浏阳深入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招大引强、培大育强,浏阳县域经济从传统花炮产业的“一枝独秀”,发展壮大为“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烟花爆竹、绿色食品及油茶、新材料、智能装备、再制造、家居建材、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等10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
30年来,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浏阳的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浏阳高质量发展轨迹上行有力。1993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30亿元、8.15亿元、4.69亿元。2022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跃升至136.5亿元、903.0亿元、683.0亿元。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目前,浏阳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各1家,共有工业企业5600多家,其中规工企业总数近千家,百亿级企业2家,上市企业9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省县域首位,甚至超过众多市州。
企业兴则县域兴,企业强则县域强。浏阳现已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向1000亿元级迈进,烟花爆竹、智能装备等产业向500亿元级进军,同时打造若干个100亿元级产业,一颗颗“产业种子”在此生根发芽,逐渐长成郁郁葱葱的“产业森林”。
一部浏阳撤县设市发展史,就是一部民营经济奋斗史。浏阳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
数据显示,30年来,浏阳的市场主体从不到2000户增长到15万多户,民营企业从11家增长到36558家。最终,形成今天“9996”的民营经济新格局,即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为全市贡献了约90%的GDP、90%的就业和60%的税收。
没有民营经济的“万木丛生”,就没有浏阳经济的“参天大树”。2023年2月4日,浏阳召开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邀请民营企业家坐主席台C位,并拿出1亿元“真金白银”,重奖近年来为浏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871家(次)民营企业。
……
时间蕴藏着伟力,奋斗见证着辉煌。
30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但对于浏阳而言,撤县设市以来的30年,在改革中破茧,在开放中成长,在奋斗中蝶变,是筚路蓝缕、锐意进取、开创辉煌的30年。
三十而立再出发,团结奋斗向未来。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的人民朝气蓬勃,奋斗的城市历久弥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浏阳吹响了新的嘹亮号角——“奋进新征程、挺进前五强,加快建成‘两个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浏阳”。
浏阳河上,春潮涌动。青春浏阳勇当先锋,劈波斩浪,奋楫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