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陵,官方的名称是菩陀峪定东陵,与此陵一沟之隔,还有一座普祥峪定东陵,即慈安陵。慈安与慈禧这两宫太后的陵寝并排而建,格局上完全一致,初始的做法也是一样的。
两座定东陵航拍旧影,图中左侧慈安陵,右侧慈禧陵。
引自《清孝陵大碑楼》
左侧慈安陵,右侧慈禧陵。小满拍摄
分隔两座定东陵的马槽沟
关于两宫太后陵寝的规制,一开始也是费了许多周章,做了各种的设计方案。起初想让俩人跟妃园寝里对付对付,在妃园寝里面给她们建俩明楼,可毕竟是二位太后啊,跟妃嫔们挤在一个大杂院有失身份,便推倒重做设计方案。
《拟改修顺水峪券座分位尺寸画样》。故宫博物院藏
后来的方案又仿照景陵皇贵妃园寝,在定陵妃园寝东侧的普陀山下,建一座陵,陵寝后院建两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可是让俩人百年后“住”一个院,成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保不齐会闹矛盾,不老合适的,索性,继续换方案!
《顺水峪迤东普陀山约拟万年吉地各座规制丈尺地盘画样》。国家图书馆藏
那么最终的方案,就在定陵妃园寝以东的平顶山和平顶山东侧的普陀山,给两宫太后一人弄一个独门独院,并排建在一起,规模格局完全一样,后来又将平顶山改名普祥峪,普陀山改名菩陀峪。两座太后陵的格局与规制最终确定。
左(西)为慈安陵,右(东)为慈禧陵。故宫博物院藏
普祥峪菩陀峪万年吉地规模全分烫样。
关于这两座定东陵的位置,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太后慈安陵,位于西侧,西太后慈禧的陵呢,却位于东侧,这是为什么呢?那位说了,因为东边风水好,又赶上慈安死的早,所以在慈安死后,慈禧就把这位东太后葬在了西边,而把东侧风水好的陵,留给了自己这位“西”太后。事实是否如此呢?
实际上,这个故事,也就是个故事,是不能够存在的。两座陵在选址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谁在哪边。至于谁的陵更尊贵,也不是光看风水,还要看距离主陵的远近程度。定东陵的主陵是咸丰皇帝的定陵,定陵在西,两座定东陵在其东侧,有神路相连接。慈安陵要比慈禧陵更靠近定陵,咸丰皇帝若要来看望这两位皇后,必须先去看慈安,才能轮到慈禧。所以说啊,上面的野史故事,就听个乐就行了,葬在东侧西侧,跟东西太后完全没有关系。
底图Google,小满标注
定陵与定东陵位置关系,普祥峪定东陵距离定陵更近。
说了这么多,现在开始进入正题。为什么题目是“重修”慈禧陵呢?
原来啊,两座定东陵都在同治十二年(1873)动土兴工,六年后的光绪五年(1879),工程告竣,就建完了。陵寝完工的两年后,即光绪七年(1881),慈安去世,同年入葬普祥峪定东陵。在这之后的十多年呢,两座定东陵也没什么大动作,无非就是固定的岁修什么的,比较平静。
慈安画像,史密森尼学会藏
等到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有守护大臣上报,菩陀峪万年吉地出现糟朽、渗漏的情况,需要修理。朝廷呢,就派员下来勘察。这来的大臣是老佛爷的心腹啊,还能不明白这里的事儿?是看这里不合适,看那里有毛病,说白了,瞅哪儿哪儿不顺眼,都得修!所以,在建成十几年后,慈禧陵(当时称为菩陀峪万年吉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
慈禧照片,史密森尼学会藏
此次重修, 将隆恩殿、东西配殿、明楼、方城等进行了拆修,不拆修的建筑也都进行不同程度的修补,替换一些构件、材料。重修工程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一直进行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慈禧去世前几天才进行工程验收,不知是否和太后身体有关,才急匆匆的结束了整个重修工程。
慈禧葬礼照片。莫理循摄
重修后的慈禧陵,建筑选材更高级,用料更结实,建筑更坚固。尤其是拆修的三大殿,精美绝伦,纵观整个清代陵寝的建筑,无出其右者。甚至在宫里都见不到这么奢华、精美的建筑。
只可惜,在清亡后,东陵地区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入葬仅二十年后,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就被匪兵盗掘,地宫内随葬品几乎被盗掘一空,同时地面建筑能被偷走的,几乎也是无一幸免。所以现在我们见到的慈禧陵,相较刚刚建成的样子,那是相差了很大一截的。幸而有一些重修前后的老照片存世,能让我们一睹当年的风采。接下来,就用一些老照片配以档案,带大家去看一看重修时及重修后的慈禧陵!
按照从后往前的顺序,根据现有可以见到的老照片,对方城明楼、隆恩殿、东西配殿进行简单介绍。
宝城一座,城上压面带荷叶沟石料间有走错,垛口墙并宇墙地面间有沉陷,城下土衬石查有破碎酥碱,台帮石料走错,拟一律拆修。… 城上宝顶一座,灰皮脱落,拟筑打抹饰。… 方城一座,城身东南角砖块裂缝酥碱,券洞石砍伤折,城上海墁金砖酥碱,西面抄手踏跺、南面垛口墙砖块酥碱,方城隧洞券砖酥碱。过梁石前后间有渗漏痕迹,隧道礓磋砖块等有酥碱。城上荷叶沟石料走错酥碱,城下周围台帮石料走错,砖块酥碱。拟一律拆修。… 方城券洞门扇油饰爆裂,拟油饰。前面礓磋砖地间有破碎,石料走错,拟补漫归安石料。象眼砖块脱落,拟修补。…明楼一座,四面各显三间,椽望油饰脱落,台帮压面,石料残缺,地面沉陷,踏跺石料伤折,拟拆修。
《清代定东陵工程全案研究》所引用内务府档案节选
从上面引用的内务府档案可知,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基本上全部进行了拆修,从现存的几张施工旧影上,可以看出施工时的样子以及一些保护措施。下附照片,并配以注释。
方城与宝城外皮拆除未砌,宝顶上搭万福流云罩棚,明楼已经拆除,但朱砂碑未动,搭罩棚进行保护,方城前礓礤垂带、象眼等拆除,仅余背后石。地面表层墁砖拆除,画面右侧为方城下须弥座石料,画面左侧为标高用的线墩。图源网络
内容同上,信息量比上图略多。左侧可见树池,内栽树木,方城外搭脚手架,画面右下角为石五供位置,五供应存在陵墙外的“尊藏五供库”,砖内可能为石祭台,外侧用砖包围以做保护之用。穆默拍摄
慈安陵后院内拍慈禧陵。画面右侧为慈禧陵朱砂碑罩棚及宝顶上的罩棚,画面左侧为慈安陵方城一角及石五供。穆默拍摄
重修后的慈禧陵方城及石五供。外观与重修前无变化,仅更换部分砖料及石料。五供上紫砂石炉顶、蜡烛及灵芝花非常精美,可惜被毁,现在不存。甘博拍摄
现在的慈禧陵方城、明楼与石五供,小满拍摄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重中之重!慈禧陵重修,多数建筑的外观及做法上,都没有变化,还是遵循祖制或和重修前的保持一样。而只有隆恩殿与东西配殿这三座大殿,重修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奢华程度可称得上是清陵之最。清亡后慈禧陵三殿遭受破坏严重,但依然可以看出其奢华、与众不同。同样庆幸有一些拍摄施工及破坏前的老照片存世,让我们可以一睹这三座大殿昔日的辉煌。
大殿一座,五间,头停渗漏,琉璃间有脱节爆釉。东北角梁、西北角梁均沉垂。椽木槽朽,劈裂。大脊、垂脊、角脊间有裂缝。檐、金柱铁箍离骨,油皮脱落。暖阁内全行渗漏,天花板霉朽,装修坎框油饰、金龙柱北二根金饰间有爆裂,拟拆修。
《清代定东陵工程全案研究》所引用内务府档案节选
上为重修前大臣上报的隆恩殿破损情况,听起来还是有点严重的,但是,明明可以通过修缮解决的问题,最后却变成了重建,连建筑材料都换了,不得不说,这干活的大臣会来事啊,反正花的不是自家的钱……
慈禧陵初建时,三殿规制遵循祖制,隆恩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东西配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三殿木植做地杖,下架刷漆,上架绘璇子彩画,金莲水草天花。墙体下碱干白,上身糙砌抹灰,外刷红浆,内刷黄浆。隆恩殿及殿前月台环以石栏,栏板及望柱雕池子,龙凤柱头。等等。但等到慈禧陵重修三殿的时候,除建筑格局及规模未变外,其余部分大多做了调整,精益求精,非常精美。
穆默拍摄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隆恩殿旧影,右侧可见慈禧陵朱砂碑及宝顶的罩棚。慈禧陵隆恩殿始建时与此相同,但重建后许多细节做了改变。
其中,三殿始建时,所用木料为楠木及松木,此次重修除斗栱用柏木外,其余均改为黄花梨木。三殿木植也一改以前做地杖油漆彩画的做法,改为本色木植罩漆做法,做细水磨光亮,罩笼罩亮光漆。最让人称奇的,要数三殿几十根明柱,一改之前做法,改为镶嵌八宝云龙,柱脚寿山福海,全部铜镀金。三殿墙体全部干摆到顶,墙身内部雕刻万年福寿、万代绵长,扫红黄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下面配图进行说明。
穆默拍摄
慈禧陵隆恩殿罩棚,万福流云图案。罩棚中间可见开门三槽,门前土坡处为殿前月台御路踏跺。此时御路石已经拆走。图片左侧还可见到慈安陵方城及明楼。
图源网络
慈禧陵隆恩殿罩棚及西配殿“供梁”。供梁是古建筑施工时的一项重要的环节,在树立大木前,先搭架子,将明间脊檩放上,是为供梁,随后便可开始大木安装了。这张照片因拍到供梁的内容,所以更显珍贵了。图中墙后为慈安陵的建筑,居中者为隆恩殿。
穆默拍摄
隆恩殿内大木结构,左下应为正脊檩等,脊部彩画已绘,等待上梁合龙。殿内所有柱、梁、枋等均用缠箍,缠箍用熟红黄铜制作,外部镀金。
照片来源为甘博拍摄、徐广源老师提供、国家图书馆藏、网络搜索两张、伦敦新闻画报刊登
上方六图均为重修后的慈禧陵隆恩殿外景,建筑仍为重檐歇山顶,乍一看与其他帝后陵隆恩殿无区别,但彩画、栏板等做法与之前完全不同,内容后文详述。
照片来源甘博拍摄四张,史密森尼学会藏一张,网络搜索一张
重修后隆恩殿内景六张,单从照片看,其奢华程度远超之前诸座帝后陵。
图源网络
隆恩殿侧影,后方陵寝门、明楼与重建前相同,右侧大殿彩画、墙体、栏板做了改变。后文详述。
甘博拍摄
西配殿旧影,彩画、柱子、墙体做了改变。后文详述。
现将三殿重修后的一些变化,进行介绍:
柱子:柱身一改地杖油饰及沥粉贴金,改成本色木植,做细水磨光亮,罩笼罩亮光漆,柱身外落阴槽,上嵌八宝云龙,柱脚嵌寿山福海,俱铜镀金。其中,龙须为弹簧制作,据说,当殿门一开,龙须随风而动,栩栩如生。可惜民国时,所有镀金铜龙均被盗走,现殿内铜龙为文管处复制,龙头方向复制错误。
左图为标准做法,油饰红漆和沥粉贴金。中二图为慈禧陵做法。右图为复制后的龙。
梁架彩画:按制度应为璇子彩画,但慈禧陵却改为一种造型独特的彩画,档案载“金龙方心盒子心加找头宋锦俱沥粉楞线使漆贴金”,三殿俱为此种做法,用金量极大。
此图为泰陵。
陵寝彩画的标准做法是用璇子彩画,
慈禧陵的彩画。前四图为隆恩殿,后一图为配殿,配殿尚可看出是和玺彩画,隆恩殿真是看不出属于什么路子……
慈禧陵西配殿内梁架彩画,一百多年,依然漂亮。
暖阁隔扇:陵寝三殿的隔扇及暖阁的隔扇,隔扇芯均为三交六椀菱花,裙板如意云,暖阁上方横披窗也为三交六椀菱花。慈禧陵三殿隔扇样式未变,仅更改油饰。而暖阁隔扇及横披窗,样式上做了很大变化。其中,隔扇及横披窗心改做万福万寿,裙板等也雕做福寿纹样。
暖阁隔扇标准做法,景陵。
慈禧陵的做法。
天花:陵寝建筑的天花,按规制应为金莲水草天花,而慈禧陵重修后,将天花彩画更改为“本色木植做细水磨光亮沥粉彩云坐龙使漆贴金,岔角云渠花燕尾使漆红黄金”。清亡后,慈禧陵的天花板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现仅余五块半保留在枝条上。
泰陵隆恩殿天花,为金莲水草。
慈禧陵隆恩殿天花,改为坐龙。
慈禧陵隆恩殿天花现状。
墙壁:按规制,陵寝的墙壁均应下碱干摆,上身糙砌抹灰,并刷红黄浆。而慈禧陵三殿重修后,墙壁均干摆到顶,内部陡砌方砖,雕刻万年福寿、万代绵长纹样,并扫红黄金,即库金赤金。通过两色金,将内壁雕刻的立体感更加突出。非常精美!
慈禧陵隆恩殿内墙壁雕刻,非常精美!
慈禧陵西配殿内墙壁雕刻,一百多年过去依然耀眼!
栏板及望柱:帝后陵的隆恩殿周围栏板及望柱,按规制为龙凤柱头,柱身及栏板雕池子。慈禧陵重修后的栏板,“栏板合子心内添做龙凤彩云剔刺龙鳞鬃发凤毛道管叠落彩云江洋海水”。每块栏板内外的合子处均雕刻龙凤图案,凤引龙追,立体生动,且凤嘴部分透雕。每根望柱柱身两面雕刻云龙,柱头均为凤柱头。抱鼓石上也是凤与龙的图案。凤上龙下的御路石,也重新制作了一块更加立体的,将原有御路石埋掉,建国后被挖出。
栏板及望柱的标准做法。
慈禧陵栏板做法。
慈禧陵望柱做法。
慈禧陵抱鼓石做法。
重修前的御路石。重修后的御路石。
以上内容就是从一些老照片中,看到的重修慈禧陵的样子,其实重修后的变化的内容有很多,有一些没在照片中体现出来,或者暂未发现老照片。故本文没有涉及。仅对现在能看到的照片进行了解读,以后有机会,可以根据现存的建筑,再进行补充。
因为慈禧陵遭受破坏严重,所有原状仅能从黑白老照片中去观看,无法完整的感受昔日的辉煌。所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尝试将几张老照片AI上色,虽然不是太标准,但是也可弥补没有彩色原状照片的遗憾,发几张上色照,作为本文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