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寸感?分寸感,其实就是说话、做事情张弛有度,不越界。
分寸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交往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若是太远了,便容易陌生。若是靠得太近了,又容易伤害到彼此。
因此,唯有合理分寸的交往,才会相处得舒服,也才会相处得更长久。
1
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人一旦失去了“分寸感”,就是一场社交灾难。
前段时间,堂哥结婚,在老家举办婚礼。
大家一边在桌上吃着酒席,见新郎新娘在挨个桌去敬酒,我在一旁看得正热闹。
突然,坐在我旁边堂婶小声的问我:“交男朋友了吗?”我微笑着说:“还没有呢。”
堂婶一本正经的说:“你这年龄也不算小了,该找了,但是你得睁大眼睛找。
一定要找一个有车有房的,这样将来能省好多事呢,这都是经验之谈,也是为你好。”
我“嗯”了一声,笑了笑,假装去夹菜,不想再和她继续聊这个话题。
然而堂婶依旧不依不饶,自顾自的说着:“哎呀我跟你说,你现在25岁是吧。
过了这个年纪就不好找对象了,趁着这两年赶紧找,听我的,不会害你的。”
其实,我才刚毕业两年,事业也正处在上升期,暂时还不想这些事情。
更何况我父母也并不着急,也没有催我找对象。
然而,每次回家,我几乎都会听见这些七大姑八大姨,不是让我考公务员、考单位,就是催我找对象。
时间久了,难免让人心生厌烦。我只好赶快吃完,早早离席了。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讲究做事有度,“满招损,谦受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惠极必伤情深不寿”、“乐极生悲”……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
无论任何一段关系,都不要过多的去询问,别人不回答你,就表示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必要。
所以,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重!
2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也应当像水一样,割不断,却又淡的恰如其分。
这样的关系,在日常的交往当中,必然是说话留三分,说话知轻重。
既不显得生疏,又不会让对方失了脸面。
《红楼梦》中的宝钗,正是这样一位说话有分寸的人。
在一次宴席中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而出了《西厢记》中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
然而,在当时的封建时代中,读《西厢记》可是不务正业的行为。
细心的宝钗留意到了黛玉的失言,但当着长辈和一众丫鬟的面,宝钗并未当面指出黛玉的不妥。
等到宴席散尽,四下无人之时,宝钗才去悄悄地提点黛玉:
“男人们读书若是不明理,拣那些杂书看了,移了性情,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黛玉顿时意识到了自己昨天在宴席之中的的失言。
宝钗此举,既提醒了黛玉要慎言,又顾全了黛玉的颜面,不至于让她在大众面前尴尬。
这种分寸感,其实就是说话的智慧。我们时刻要明白,在什么样的场合,知道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
更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别人尴尬,更不会让自己得罪他人。
分寸感掌握好了,就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寸感掌握不好,便会使关系分崩离析。
所以,掌握分寸感,也是一门与人交往的艺术。
3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紧,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无论是何种关系,保持合适的距离,明晰自己的边界,才能拥有简单的人际关系,活得轻松自在。
而人与人之间,懂得分寸感,并且能够掌握好分寸感,才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最体面的社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