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赤芍茶
原料:茯苓5g、赤芍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利水,活血。
用途:水肿;血肿;耳源性眩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苓桂枝茶
原料:茯苓5g、桂枝3g、乌龙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阳化气行水。
用途:心阳上逆所致心悸、奔豚、眩晕;痰饮阻遏心阳所致胸闭闷、咳喘、背心冷;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症见阳气虚弱者;顽固性风心病症见心阳不足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杏茶
原料:茯苓5g、杏仁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肺运脾,运湿祛痰。
用途:胸痹胸闭闷、心悸伴咳喘;冠心病伴有咳喘。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苓蚕茶
原料:茯苓5g、僵蚕3g、全蝎2g、郁金3g、花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茯苓、僵蚕、全蝎、郁金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解郁。
用途:乙脑后遗症失语;风痰眩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连茶
原料:茯苓5g、黄连3g、天花粉1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生津止渴。
用途:肾水不足心火旺所致消渴症。
来源:《德生堂经验方》。
茯苓止利茶
原料:茯苓5g、木香3g、紫苏3g、木瓜3g、花茶3g。
用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止利。
用途:泄泻下利不止。
来源:《百一选方》。
茯苓夏姜茶
原料:茯苓5g、半夏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止呕。
用途:呕吐、心下痞满。
来源:《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茶
原料:茯苓5g、桂枝3g、白术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运湿,温化痰饮。
用途:痰饮内停胸胁胀满、眩晕、心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心脏病或慢性肾炎所致水肿属阳虚者。
来源:《伤寒论》。
茯苓益气茶
原料:茯苓5g、防己3g、黄芪3g、桂枝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茯苓、防己、黄芪、桂枝至水沸后,冲泡甘草、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用途:风水汗出恶风、身浮肿、小便不利,或湿痹肢体重着。
来源:《金匮要略》。
茯苓消肿茶
原料:茯苓5g、白术3g、郁李仁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消肿。
用途:水肿。
来源:《不知医必要》。
茯苓白术茶
原料:茯苓5g、白术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运湿。
用途:脾虚食欲不佳;水肿;腹胀。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茯苓山药茶
原料:茯苓5g、山药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补肾。
用途:小便多、滑数不禁。
来源:《儒门事亲》。
五苓茶
原料:茯苓5g、猪苓3g、泽泻3g、白术3g、桂枝3g、花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
用途: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或外有表证、内有饮停,发热、头痛、小便不利、烦渴引饮。或水湿内停水肿身重。
来源:《伤寒论》。
茯苓茶
原料:茯苓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抗菌,利尿,降血糖。
用途: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咳逆;呕泻;淋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