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村头村:“螺蛳村”的美丽蜕变

越城村头村:“螺蛳村”的美丽蜕变

提起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东南方向的村头村,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螺蛳村”。长期以来,这个村子依托当地纵横的水网、便捷的交通,成了绍兴有名的螺蛳交易集散地,旺季每天都有近20吨螺蛳从这里发往杭州、宁波、台州等地。

近年来,这个村域面积仅1.3平方公里的小村,积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省善治示范村、省民主法治村、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一块块金晃晃的奖牌折射出这个小村的非凡经历。

垃圾分类分出环境美

1月2日中午,临河而居的鲁文花老人,端着一只碗,走出厨房,把吃剩的半个粽子倒进门口绿色的易腐垃圾桶里,把两张粽叶倒进了灰色的其他垃圾桶里。“粽叶很硬,不易腐烂,所以属于其他垃圾。”头花发白的鲁文花,文化程度不高,但老伴去村里听过课,回来教过她,所以她懂得垃圾分类。

鲁文花老伴上课的事,发生在2018年底,正值村头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第3年。当时,很多村民仍对垃圾分类工作不以为然。“不配合,源于不理解。”村头村党支部书记顾水根说,为更好地推动村民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村里引进了垃圾分类二维码积分制,他和几名村干部花了5个晚上,为全村500多户村民分批上课。

后来,村委又想了一招——挂“黑榜”。“第一个月,79户上了垃圾分类工作‘黑榜’。”时隔几年,顾水根还记得这个数字,“那时还有上了‘黑榜’的村民来开后门,希望能够把名字撤下来。我就和他们说,只要做好垃圾分类,就不会上‘黑榜’。”几个月后,因为家家户户基本能做到垃圾分类了,村头村的“黑榜”也就随之取消了。

对村庄治理而言,垃圾分类算不上重头戏,为何村委这么重视?“垃圾分类虽是小事,但能培养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升村民对村庄的热爱程度。走,我带你看看,我们村有多干净。”跟着顾水根的脚步,记者看到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在一户农户家门口,记者遇到了拿着手机正在扫描垃圾桶上二维码的金丽峰,“我这是在检查村民是否将垃圾正确分类,通过扫描二维码后将问题上传到村里的大数据平台。”

村头村由村东、村西两个自然村组成。村里划分了8个网格,招募了金丽峰等8名志愿者担任网格员。这些网格员每天花半个小时,负责检查垃圾分类。村里经过系统识别后,对农户自动赋码、电子大屏轮播,促使农户及时整改自查,实现垃圾分类网格化数字化长效管理。村里的生活垃圾智能投放点还推行“24小时无人值守”模式,配有智能垃圾分类箱及智能抓拍设备,通过AI技术实时抓拍垃圾投放行为、识别垃圾分类信息,并上传大数据平台。

在村头村村委旁,还建有一个面积约为15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宣传阵地,分为视频科普区、游戏互动区、图文介绍区,通过展板宣传、互动游戏等形式,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村民当家当出归属感

每天早上,村民们都能见到身穿橙色保洁员外套的赵亚连,在挨家挨户地进行垃圾分拣工作,“年纪大了,还能在家门口谋一份差事,我很满意。”

垃圾分拣员的工作,是赵亚连靠实力获取的。长期以来,村头村针对村里的垃圾分类保洁、公厕保洁、道路保洁等近20个岗位,面向村民实施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不定期考核,并设立了相应奖惩措施。2020年,赵亚连成功应聘垃圾分类保洁岗位。因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年底时,所有村民都投给了他优秀票。2021年,他再次竞聘垃圾分类保洁员,获得最多票数,顺利拿下了工作。

“村里的事由村民自己决定,村民的家园由村民自己管理,这种当家作主的感觉非常好。”金美根是当时投票的村民代表之一,她非常认同这种方式,“之前也有村民一开始成功应聘,但不认真工作,村民意见很大,第二年村民就不把票投给他了。这么一来,也起到了震慑作用。”

在村头村,村民当家作主并非纸上谈兵。“我们村从2018年开始,就收集村民意见。由党员干部、村干部和村民进行双向选择后,深入走访结对联系户,将意见汇总落实后以书面形式提交。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村干部会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村民,做到公开、透明。”顾水根说完,就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了厚厚的意见表递给记者,“这是我们今年年初通过下发意见表,收集上来的民意。除了客观原因无法实现的,基本上都解决了。”

夹在最上面的是一张汇总表,详细记录了全体村民对村庄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记者发现,整张表格中,个人诉求类意见仅占10%,其他都是和村庄建设有关,如要求在村委后面增加路灯,新建篮球场,修缮游步道等,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利等多个方面。“村庄治理光靠村干部不行,得发动大家的力量。村民有了话语权,就会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顾水根自豪地说,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运行都公开透明,大到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小到电路管网走向、河道保洁等,村级各项事务都摆到桌面上,怎么干大家说了算。

土地流转转出好日子

这两天,在距离村头村委200米的绍兴市舒欣果业有限公司水果种植基地里,几位村民正忙着修剪受冻的枝丫。得益于土地流转,目前,村头村共有1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

2017年起,村头村把村民的自留地共1080亩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规划、流转,成为孙端街道首个实现土地整村流转的村。

土地流转后,吸引了舒欣果业、海浩农业等企业承包经营,推动了产业增效、集体增收。2021年,该村可支配收入达451.72万元。

土地流转也让村民们鼓起了钱袋子。大家对村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在村头村村东自然村,立着一个4米多高的竹编“螺蛳壳”。沿着“螺蛳壳”入内,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墙面,充满年代感的木门、木梁和灯笼。“这是我们‘螺蛳村’打造的‘螺蛳宴’。”顾水根一脸骄傲地说,村里的“耙螺蛳”(用特制工具捞螺蛳)是越城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街道和村委正在筹划相关运营活动,届时这里将规划成“耙螺蛳”技艺展陈馆,还计划引入农家乐,打响螺蛳美食招牌,以舌尖美味激活非遗文化。

这个“螺蛳宴”的宴会场所是由村内闲置农房改建而成的。这幢位于村东的2层3间木质老楼房,年代久远,产权涉及8户村民,且好几户早已不住村里。为此,村两委会组成工作专班。原本以为工作开展有难度,但没想到村民们听说后十分支持。为了做好“螺蛳宴”的配套设施,周边另外8户村民的房子也拆改成了停车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1-12 18:32:10
下一篇 2023-01-12 18:32:2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