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致使清窍不利而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头痛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常因风、寒、湿、热等邪气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与五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不同的主要症状及兼症,准确辨证分析,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头痛一症,有外伤、内伤之分。外感头痛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头痛有肝阳、肝火、痰浊、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异,当辨证论治。
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病证名。感受外邪所致头痛。起病较急,头痛持续不解,位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骨节疼痛、咳嗽等症,多属实证。可简单分为风寒、风热、风湿的类型。
1、风寒性感冒。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这时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中成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
2、风热性感冒。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者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这时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中成药: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
3、感寒湿滞性感冒。外用风寒表症,发热严守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化湿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里双感性感冒。症状为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这时应该选用表里双解的中成药: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等。
5、气虚性感冒。症状为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这时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应该选用补中益气丸。
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 病证名。因脏腑、气血损伤,或内邪上扰所致的头痛。内伤头痛可简单分为肝阳(肝火)、痰浊、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类型。
1、肝阳(或肝火)头痛 。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常见于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等疾患。治宜平肝潜阳,可选用中成药:天麻钩藤丸、珍珠母丸等。
2、气虚头痛。症见头痛、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脉弱或大而无力,遇劳则头痛更甚。 治宜益气升清,可选中成药人参归脾丸等。
3、血虚头痛 。症见头痛隐隐,缠绵不休,兼有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治宜滋阴养血,可选用中成药:十全大补丸、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4、肾虚头痛 。由肾阴虚或肾阳虚所致的头痛。肾阴虚者,症见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治宜滋补肾阴,可用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肾阳虚者,症见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用右归丸、正元丹等。
5、痰浊头痛。症见头痛时作,昏蒙沉重,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治宜燥湿化痰,降逆止痛,可用半夏天麻丸。
6、瘀血头痛。症见头昏而胀,头刺痛剧烈,痛有定处,时发时止,缠绵不愈,舌见瘀点或紫暗,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选血府逐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