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大家并不陌生,但却很少有人关注这里面到底说的是谁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嘛,得从后汉牟融的著作《牟子》说起,这本书里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牛吃草
有一个音乐家,叫做公明仪,琴弹得非常不错,在当时也是声名远播。有一天,他在郊外弹琴,看到一头牛正在草地上吃草,吃得还挺香。望了一圈,四下无人,既然没有听众,那就给这头牛弹一曲吧。于是乎,他就对着牛认真地弹了起来,一曲接着一曲,都是一些高雅的曲子。曲子虽好,可那头牛并不感冒,继续低头吃它的草,并未注意到公明仪的存在。公明仪大失所望,没想到这头牛居然这么没品味。
牛说:噪音
可是,公明仪也不气馁,还是想吸引一下牛的注意力,于是,他就用琴弹出了“嗡嗡”的声音,像是蚊蝇扑过来一样,也有点像小牛哞哞叫的声音,还别说,这么一来,还真引起了牛的注意力,只见这头牛竖起耳朵,转身走了几步,像是有点反应。
终于把牛先生引来了
要是能听懂琴曲,这头牛还是普通牛吗,起码也得尊称一声牛魔王了。古代善于弹琴的乐师牢骚满腹的人比较多,苦于知音难觅,而您的知音再难找,也不能把这希望寄托在一头牛的身上啊,后来,“对牛弹琴”就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跟一窍不通的人谈论高深道理,这里面有讥讽的意味,所以这词不能轻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