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2023经济工作,为来年的经济决策“定调”。
按照惯例,闭幕后的一周左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会召开,它将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定下的基调细化部署各项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多重要?和我们每个人有啥关系?
01
连续三天,《人民日报》在重要版面刊登一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凝聚发展信心与共识。非同寻常的分量,可以看到:一件大事,正在酝酿中。
学习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涌金君发现主要分成三部分: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部署来年经济工作。
可以说,它是全年的工作汇报表和新年的工作计划书,也是国内外探寻中国经济政策趋势的绝佳窗口。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尤其受到高度关注,涌金君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开局之年。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对未来五年和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2023年将是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十四五”规划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第二,世界格局。
放眼全球,俄乌之战从爆发时的局部冲突,演化为欧洲能源危机等地缘经济之变;美国等发达国家快速加息,带来国际资本快速流动和资产价格大幅波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预计,2023年全球三分之一国家将陷入经济衰退。
第三,疫情变量。
疫情已到了第三个年头,但今年的情况极为特殊:前期为阻断奥密克戎传播,供应链安全受到不小的冲击;后期调整防疫政策,在新的防控秩序下亟待谋划新的经济驱动模式。
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考验,中国经济能否化解内外压力、重回合理增长区间、实现民生持续改善?能否用自身韧性和稳定性为世界经济注入动能?
所以,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动向高度关注,更对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满期待。
涌金君几位金融界的朋友,讨论就非常火热:“12月中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使得市场的政策预期更加清晰”“大力发展经济将成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稳经济的重头戏即将拉开”……
会议也在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引起关注。13日,香港《南华早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今年将特别重要,因为它(会议)标志着党的新领导层举行的第一次重大经济会议。”
同日,新加坡《商业时报》采访专家表示:“今年的会议将提供首个真实信号,表明领导层改变防疫政策后对经济政策的设想,可能标志着经济政策制定新篇章的开始。”
02
其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不难发现,生活中的变化,一些“金句”,出处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就是2016年的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后来,“房住不炒”成为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的出发点,成为社会共识。
2020年,会议首次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为补充国家和企业两个“养老支柱”,今年不少银行已沿着养老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推出个人养老金产品。
拿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与2022经济现象做“连连看”,更能发现会议部署已经落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里。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今年,全国各地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以此拉动经济增长和提振市场活力;
“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各大城市纷纷放出消费券,激发市民消费内生动力。
“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今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意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让能源、交通、数据等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降低市场运转成本。
还有不少论断也诞生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未来较长时段内沿用、演进,指导各界人士统一认知和作出科学决策。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2022年经济工作定调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稳中求进”已成各类经济工作会议的高频词。
03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聚焦哪些话题?
从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剧透”中,业内人士已做了许多分析。
总体把控经济发展方向,“稳”字是根基。
“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举起来,把恢复经济作为当下最重要的事!”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学术委副主任刘亭说,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一个信号,全力拼经济!
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依然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刘亭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经济”的总基调不会变。
最大的热点是防疫政策。
“新十条”出台后,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刘亭判断,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导向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越来越明确。
面对全国即将迎来的疫情高峰和经济发展的拐点,如何应对?
他认为,要全方位加强医疗保障能力建设,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稳住了,让人流物流信息流尽快畅通,经济也就能搞活了。”刘亭说。
面临“三重压力”,提振信心也至关重要。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在刘亭看来,民营经济是重点。广大民营企业历来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提高财政收入的主力。这几年,他们受疫情影响最大,市场信心受到打击。“我相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做进一步的明确,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他说。
此外,大家关心的新一年经济增速目标,还需等待2023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才会公布具体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