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山镇自开展基层党建“百日攻坚”行动以来,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主责主业,聚焦省委“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全面建设“六个江西”任务,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全镇各项工作节节高。
落实中心工作任务“掷地有声”
一是抓工作进度,提升党建工作“速度”。“百日攻坚”行动以来,钤山镇召集各村(社区)书记、相关部门负责人研究部署有关工作12次,镇党委书记严福斌以“书记抓书记”的形式,每月过问、调度各村(社区)进展情况,镇党建办、纪委、乡村振兴办等部门则分解任务清单挂图作战,实时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全力以赴做好党员教育、颐养之家、村集体经济、驻村干部管理等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中心工作“不掉队”。
二是抓干部能力,提升为民服务“质效”。积极落实打造模范机关工作要求,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深入村组、企业等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20次;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班开办意义重大,正视了不足,找准了方向;编印《基层党务工作者手册》,帮助镇村两级干部更加全面掌握、开展党建工作,大大提升工作质效。2022年,我镇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果明显,下田村荣获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
创新基层党建品牌“声名鹊起”
书记项目乘势而上开新局。在总结晓康驿站、道德积分银行经验做法基础上,抓住党员这个关键群体,充分运用正面负面两个清单及积分赋能作用,不断优化“党建+振兴领航”书记项目,打造了“一户两图一计划”的微型阵地,对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产业发展等村级事务的村民,实行积分兑券兑物的惠民方式,最大程度调动群众积极性,有效拉紧了党群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基层组织“党员示范、群众呼应、治理有效”的良好局面。
党员管理扬帆起航再出发。在无职党员方面,总结提炼出“设、定、评”三步工作法,发动500余名无职党员无职有为,钤山镇无职党员万晚根、任淑连、彭建英因在产业发展、颐养之家、疫情防控等方面表现突出,被新余电台宣传报道;在流动党员方面,“三抓三促”工作法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我的家乡在分宜,我的家乡我代言”宣传片社会反响良好,承办了分宜驻温州流动党员支部党建联建启动仪式暨首次轮值活动,白芒村流动党员之家作为全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现场推进会的观摩点;在农村党员教育方面,结合“红色导师”,创新打造“钤锋课堂”,制作《党员教育培训证》,全过程记录党员学时,并将教育模式由“会议学习”改由“田间学习”,培育出了党员致富带头人52名,党员教育管理实现由“量”到“质”的喜变。
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生机勃勃”
彰显红色基因引领力。田心村、石枫村等深挖红色基因,持续放大红色名村影响力,带动檀溪、防里等村迎来红色旅游热潮。田心村更是用小小牧草擘画产业发展大图景,工厂化育秧为春耕献上一曲“科技歌”,30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
挺起黄茶产业主导力。锚定“一茶百果”产业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黄茶产业,持续整合项目资金,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黄茶产业规模由“点”向“面”的集聚发展。目前全镇黄茶种植总面积达1650亩,预计三年后实现翻番。
培育特色种植吸引力。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色水果种植,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目前全镇草珊瑚等林下经济药材面积达18922亩,油茶育苗产业已发展近1000亩,冰糖橙、果冻橙、火龙果、金兰柚等经济类水果2600余亩。
厚植产业生态粘附力。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引擎,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硬支撑。白芒村整合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建成全镇首个村级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集合了工厂化育秧、粮食烘干、榨油、包装产业,带动了100余人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以上。檀溪村冰糖橙育苗选果基地顺势而起,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通过融合一二三产业链条,向农业科技要效益,把生态农业收益最大化。
推动民生事业发展“风生水起”
聚力“四越”目标。持续巩固提升“党建+颐养之家”建设成果,在阵地融合上善作“加法”,入驻农家书屋、童伴之家等场所,开展更多文娱活动,给予更多精神慰藉;在颐养事务上多作“减法”,鼓励引导老干部、老党员积极带头自我管理“家务事”,打理颐养菜地种植时令蔬菜,有效控制运行成本在14元以下。
推动“五治”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把72个综治网格融入到38个村级党支部中,开启“红色治理”新模式,创新“机关+老党员+老兵”化解信访纠纷新举措,织密服务群众“组织体系”,基层“小网格”撑起农村“大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