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宪法主题广场。本报通讯员 王骏 摄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各部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环节,认真落实《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法治宣传教育有关决议,以大力实施普法规划为牵引,全面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着力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强化保障措施,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省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普法活动有声有色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中心广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皮影第九代传承人何泽华搭好戏台。吃过晚饭的村民围拢过来,找寻空位坐下。“多亏有反诈这道墙,各类骗术都曝光,天上不会掉馅饼,贪财贪利必上当……”何泽华敲响锣鼓,一边拨弄着箭杆,一边用浑厚的唱腔讲述反电诈故事。皮影戏普法,多年来受到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以法治文化滋润民心。安徽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和操作指引,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千百十工程”(千幅法治漫画、百篇法治故事、十部法治微视频)和法治文化“四入行动”(著名景区嵌入行动、繁华街区融入行动、乡镇村庄纳入行动、建制小区注入行动),在全国率先建起了“安徽省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资料库”。
合肥的“折子戏”、安庆的黄梅戏、池州罗城名歌和“青阳腔”等被赋予法治元素,受到当地群众的青睐。六安皋陶文化、黄山徽州文化、淮南《淮南子》等丰富了地域法治文化的发展,淮南利用豆腐的发源地这一文化名片,创作了“豆娃”卡通宣传形象和《豆娃说法》系列动漫作品,打造了“豆娃说法”这一淮南特色普法品牌。淮北市利用临涣茶馆特有建筑,将传统文化、人民调解、基层治理与法治宣传融为一体,打造“茶馆普法”特色品牌。宣城市推行“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掀起法治新风。
新媒体带来新的阅读方式,安徽省各地广泛利用新媒体开展普法。通过“报、网、端、微、屏”,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补充,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大格局。省直主要新闻网站积极履行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在网站首页、客户端首屏重要位置开设专题栏,开辟互动专区、设置微博话题,持续推送宪法法律法规知识。
依托新媒体普法矩阵,利用“智慧普法”平台、各级普法网站、普法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布法律法规知识问答、图解、动画、视频等宣传内容,打造“指尖上的普法”新模式,使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的熏陶。各地累计建成普法网站56家、微博131个、官方微信141个,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近年来,安徽省精心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品牌。各地各部门以“法律七进”“江淮普法行”“送法暖民企”“法润乡村社区”“服务大局普法行”“民法典宣传月”“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活动为载体,在全省集中组织开展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系列普法活动。全省累计组织开展“法律七进”主题活动和大型法治宣传活动1.6万余场次。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普法实效不断彰显
今年初,天长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任命了新一届26名政府工作部门领导干部。新任同志在领取任命证书的同时,每人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天长市审计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赠送的学法“三件套”,即《市直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任前经济责任告知书》《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防范清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学习手册》。
聚焦“关键少数”,安徽省扎实推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全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文件精神,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集中学法等制度,并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开展宪法法律知识测试等形式,不断丰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方式方法。近年来,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接受法律知识培训3万余人次,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70万余人次,依托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全省每年有15万余名公务员实现在线法治学习。
抓住“关键时期”,持续推进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课堂主渠道,全面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安徽省大学生暑期法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把法治教育融入到开学第一课。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全省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68个,每年有近235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中小学法治资源教室253个,每年近48万名学生参加法治教育活动。
突出“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农村和基层法治宣传教育。以省内著名法学专家学者为骨干组建省普法讲师团,坚持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深入全省各级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和单位进行宪法法律学习宣传。全省各级均组建了宪法法律知识宣讲团,通过送讲、点讲、微讲等形式,每年深入基层开展普法活动。大力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全省“法律明白人”12.4万余名,设有3名以上“法律明白人”的行政村数量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0%。各地广泛开展“人手一册、每户一本、一村一讲一阵地”宪法进万家学习宣传活动,形成浓厚学习氛围,让宪法家喻户晓。
提升层次,丰富内涵,普法阵地全面拓展
在合肥知名“网红”打卡地——“合柴·1972”文创园对面,坐落着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基地于2021年11月底正式建成启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受众群体广泛,是全国建设较早的省级层面的法治宣传教育馆、展示馆、体验馆。
以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抓手,安徽省统筹推进专题普法活动。2022年,省法宣办组织省直普法责任单位在基地组织开展了24场跨年系列主题普法活动,深入宣传推进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0余部重要法律法规,布展单位包括党委部门、司法机关、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等重点普法责任单位,全年展出时间200多天,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布展”。今年以来,共接待团体参观200余批次,同步开展的线上法律知识竞答累计100万余人次。
同时,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基础,扎实推进普法为民办实事。各地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各类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宣传栏)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了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遍布城乡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凤阳县小岗村、六安皋陶法治文化基地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此外,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支点,着力强化普治融合。组织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有效发挥先进典型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5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39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