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该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病毒的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不会有本质改变。
日本进入冬季以来,经历了新一波疫情,每日每百万人新增死亡人数呈增长态势。近日,网上有流言传出,称一种名为BQ1.1的新型变异毒株已经出现。该毒株的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又被称作“地狱犬”,已经在日本“杀疯了”。
BQ.1.1究竟是什么变种?“地狱犬”的名号否言过其实?
据了解,BQ.1.1的新冠变异毒株早在7月时就已经出现,最早被发现于尼日利亚,到10月时已经引起全球科学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而“地狱犬”的名称则是网友起的代号,为了与同时间流行的其他毒株,如BM.1.1.1、BA.2.75、BA.4.6等做区分,并非官方命名。
路透社在10月21日的报道中提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信息,BQ.1系列毒株(被标示为BQ.1*)及其亚型毒株BQ.1.1是目前在全球流行的300多个奥密克戎变体毒株家族的成员。这些成员中近95%是奥密克戎变体BA.5的“直系后代”,BQ.1和BQ.1.1也不例外。
WHO的新冠病毒进化技术咨询小组(TAG-VE)在10月27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提到,BQ.1*作为奥密克戎亚型BA.5的变种,在一些关键的抗原位点上带有尖峰突变。而BQ.1.1的尖峰突变出现在一个关键的抗原位点上,这意味着BQ.1*病毒可能比其它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更具免疫逃逸的优势。
《自然·医学》杂志在12月6日刊出的一份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团队的报告证明了这一点。该报告指出,疫苗在遭遇BQ.1.1时产生的抗体数量要比在遇到BA.5毒株时低4倍。
不过,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新冠病毒经历好几代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是从BA.2变过来的,BF.7又是从BA.4和BA.5变过来的。只要该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病毒的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不会有本质改变。
2022年12月10日,上海虹口区市民正在排队做核酸。图:IC photo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下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在日本,死亡人数的增长与BQ.1和BQ.1.1毒株的出现有确切关联。截至12月5日,日本的统计数据显示,当下在日本占据主导地位的毒株仍是BA.5,占总病例数的87.76%,而BQ.1毒株的比例显示为6.12%左右。
日本各新冠变异毒株感染数占比(2022年12月5日)
《朝日新闻》在12月8日发布的报道中援引日本卫生部新型冠状病毒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称,尽管BQ.1可能更容易传播,但受感染的病人出现重症的风险与感染BA.5毒株的病人的风险基本相同。
日本广播协会(NHK)也报道称,一项动物研究表明,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Q.1.1引起症状的能力与早期新冠病毒变体相当或更低。这项研究由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的佐藤圭(Sato Kei)教授领导的G2P-Japan研究小组发表。这篇论文还没有经过正式的同行评审。
佐藤圭表示,虽然研究结果可能不能直接适用于人类,但新冠病毒最新变种的致病性并没有增加,这是一个好消息。但他补充说,由于病毒传播性仍然很强,应继续采取抗感染措施。
在日本东京,戴着口罩的人们在展厅观看展览。图:IC photo
目前,科学家们对于BQ.1*或BQ.1.1毒株的传染性、免疫逃逸性和致重病程度仍无统一定论。
但无论怎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要有积极的心态,也要有科学的“打法”。
一是不恐慌焦虑。科学看待毒株的变异,无需产生恐慌心理。
二是不松劲歇脚。防疫措施在适时调整,一些个人防护措施仍然要坚持,万万不可放松。口罩还是要戴好,社交距离还是要保持,双手还是要勤洗,窗户还是要多开。
三是“一老一小”仍需要重点关照。
综合整理自:澎湃明查、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