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大国重器 科技奇迹

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贵州单元,许多青少年观众在“天眼”观苍穹互动展项前驻足。聆听来自亿万光年之外脉冲星的声音,他们既好奇又倍感自豪。“中国天眼”这座世界最大的天文观测设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中国天文学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标志,更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创造的奇迹。

“中国天眼”:大国重器 科技奇迹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被誉为“天眼之父”的南仁东以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星空的追求。“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为了这一试,南仁东付出了22年的心血。从1994年起,一根竹杖、几粒救心丸、无数双磨破的胶鞋,南仁东带领团队走进了贵州的崇山峻岭。他们徒步实地勘测了上百个喀斯特洼地,光选址和前期论证就花了13年时间。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区,虫蛇出没,泥泞湿滑,队员生病受伤常有发生,有的险些跌下深谷,幸亏被树木挂住。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为FAST找到了“家”。“为了建设好FAST,身为天文学家的他把自己练成通才,拿起电焊能焊得有模有样,给机械专家提问题也总在点子上。”FAST工程副经理、办公室主任张蜀新回忆起南仁东为“天眼”倾尽心血。2016年9月25日,在FAST主体结构落成仪式上,癌症晚期、说话已经非常吃力的南仁东动情地说:“这个东西(FAST)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就对不起国家和贵州人民,我宁愿把这个庆典叫起点,是每个FAST人新的万里长征的起点!”仅仅一年后,这位淡泊朴素的高级知识分子就永远告别了深爱的天文事业。“这家人就是大窝凼下面的住户。”FAST系统总工程师聂跃平指着一张1996年的老照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下洼地,当得知我们是北京来的科学家时,主人马上喊儿子去抓鸡。那时穷啊,抓了半天才抓到两只。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在FAST建设中,我们跟贵州当地百姓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在科学前沿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对加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灵敏度超过德国100米口径望远镜10倍以上,综合性能比美国“阿雷西博”提高10倍,世界最大的超大跨度、超高精度、主动变位式的索网结构……“中国天眼”创造了数项世界之最和59项发明专利。负责设计和研制FAST反射面单元及馈源舱的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认为,“天眼”的成功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水平。如今,FAST所在的平塘县,一座天文小镇拔地而起,拥有博物馆、科普馆和星级酒店,带动了整个黔南州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中国天眼”的建成而实现了。

(本报记者吕慎陈冠合)

“中国天眼”:大国重器 科技奇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2-09 09:00:48
下一篇 2022-12-09 09:05:0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