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我带着建华中学部5名初三至高二不同年级的小伙伴连续5周的周二晚上前往清华大学,不同于往日的游览参观,而是坐在经济博弈论的课堂上,与大一至大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听课学习,一起经历了一次「中国大学先修课」。
大学先修课(简称AP)源起于美国,1951年由哈佛、耶鲁等高校联合发起。1955年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的加入进一步推广了AP,高中生可以用AP成绩申请大学并兑换学分。中国大学先修课(China Advanced Placement,简称CAP)于2015年由教育部、以清华为代表的19所大学以及近30所中学共同发起。
我们的项目从9月初的立项到10月底的结项,共计进行了14次活动。我将从三方面与大家分享「大学先修课·经济博弈论」学习项目,这也是带给我感触比较深的三点。
▵ 先修课项目时间安排
项目报名时,我很「好奇」地问小伙伴们为什么参加这个项目,他们一致回答是因为「好奇」。
「我想了解为什么火车票硬座和站票一个价位」
「想知道小组合作中的搭便车行为如何处理」
「听说商学知识有意思,想自己体验一下」
刚好最近在阅读原腾讯副总裁、硅谷风险投资人吴军的《态度》,书中收录了吴军作为父亲写给两位女儿的书信,最后一页写着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项目中我和小伙伴们的相处正是如此,他们问了我很多问题,有关于知识的,也有非知识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我从不和他们说「不行」或者「没用」,而是鼓励和支持他们,并尽力为他们提供探索的机会,保护并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即使无法即刻实现,也会向他们讲明现在的局限,引导他们理性思考。
▵ 同学们用心整理的讲义
激发好奇心远比打击好奇心更难。小时候的好奇心若总是被一句「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或者是「好奇心害死猫,不要什么都问」随意搪塞,等小伙伴长大时,曾经的好奇早已消逝。教育专家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在千万级点击量的TED演讲《学校扼杀创造力》中强调「创造力和文化知识在教育中占同样比重」,而大人们经常以害怕孩子犯错误为借口阻止他们去「创造」,若是想改变,可以尝试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开始。
在他们这个年纪,小伙伴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中度过,但强烈的好奇心仍然驱动着他们不断向内和向外探索。他们愿意在休息时间暂别娱乐,愿意和困意斗争、努力去理解中学教育以外的知识,都是源于他们内心的「好奇」。
▵ 同学们的听课状态
在项目进行到第三周时,小伙伴们也难免懈怠,毕竟他们的年纪还小,因而需要适当的督促和约定。比如,我们会商定每周一提交个人手写的思考题答案,否则周二停止上课,在他们学习博弈知识的同时,我也利用「博弈」思维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状态。
大学先修课立项之初,经过对课程内容难度、上课时间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我们设置了「经济学原理」和「博弈论」两门课程。我原以为同学们会选择更为基础的经济学原理,但是博弈论却成了热门课。
我又好奇地问了原因,
「因为看见‘原理’就觉得肯定很枯燥,而‘博弈’听起来就很有趣啊!」
我和他们解释了两者的知识差别和关系后,发现有趣对他们保持好奇心是如此的重要,毕竟他们并不十分清楚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会一直有趣,对专业的探究需要「坐得住板凳」。
▵ 清华实验室参观
如果说好奇是他们愿意尝试和探索的开始,而有趣会增强他们的好奇心与参与度,那么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在理论学习中增添趣味性实践,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在项目期间,我们除了交流课程内容,还一起讨论博弈论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思考博弈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我们的思考题有「如何用博弈论解决‘李尔王的难题’」以及「如何挑选雨后露天演出现场的座位」等,都是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 小伙伴与不同专业的大伙伴交流
在讨论不同学科过程中,项目组中一位高二的小伙伴说他以后想读物理专业。
「你为什么想读物理专业呢?」
他没有犹豫的回答,「因为喜欢,觉得这个学科很有意思。」
我接着追问,「那你知道物理专业的细分方向,以及这个专业具体是什么样子么,万一没有你想的那么有趣怎么办?」
他很笃定地回答,「我有和家里一位学习物理专业的姐姐交流过,我觉得挺适合自己的。」
在了解他们每个人未来专业选择的基础上,我邀请了生物学和文学专业的大伙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引导他们了解到,如果发现了这个专业的「不完美」,看到它「枯燥」的一面,还是能一如既往地热爱它,那么才是真爱。
在项目结束时,我们没有去解决教材上的问题,毕竟小伙伴们在传统的作业中已经做过太多主人公叫「小明」或者「小华」的题目。感同身受远没有身临其境更具有真实感,我们商讨后,选择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去应用学到的知识。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习有趣的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他们最终选择用博弈论分析解决小组合作「搭便车」的问题。有趣的是,因为撰写报告和期中考试复习的时间冲突,他们正巧就遇到了有伙伴想要「搭便车」的问题。
与项目研究报告同步进行的是他们对项目的反馈,仔细阅读后,我感受到他们的用心思考。从课程之初我们不太熟悉,到他们会主动和我分享想法、疑惑和烦恼,再到他们在课程感受中写下真实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项目的展开,课后思考题、参观校园、与大佬交流都成了我学习生活中的新元素。这些无疑大大增加了我对大学生活的了解,也对于我以后道路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项目内容完美地诠释了项目名称‘大学先修课’,在先修课之外也让处于高中阶段的我在未来规划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
「原来大学里老师讲课更多是入门引导,不再是高中耳提面命式地传授;大学里学习需要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专注性,而这些品质其实在高中阶段就要开始培养。」
我们都会说「学以致用」很重要,然而学以真正地致用才是更重要的。高考和出国申请竞争日趋白热化,大学先修课逐渐成为追逐高分的武器,教育在过度重视知识学习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很多过程性的收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Couresa、Mooc等平台获取到海量大牛老师的资源,而项目期间的混龄学习与交流、思考与反馈,都能对他们现在的规划有不同程度的支持。
▿ ▿ ▿